《为生命找道理》读台湾大学林火旺教授书作有感作者介绍林火旺,畅销书作家,电视名嘴,深受公众欢迎的演讲家。美国爱荷华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民生报记者、台大课外活动组主任、台大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大哲学系教授。他是台湾研究伦理学、自由主义、社会正义、多元文化、公民理论等的重要学者。但这些听起来冰冷而深奥的西洋学术殿堂的名词,经过火旺教授经年累月的揉捏,已经形成为充满台湾泥土温度和气味的语言。他的另一本书《道德----幸福的必要条件》出版四年,至今已印刷十九次,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和肯定。作者深入各地的学校、企业、医院、社区,甚至寺庙等演讲场次已超过两百场。他以热情的语言、透彻的分析、渊博的知识、精彩的实例,一次又一次地和大家分享人生的价值、道德的深意,以及处于社会乱象中哲学思考的必要。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著名歌手胡海泉、台湾著名主持人张小燕、台湾中学校长周朝松联袂推荐。北大、清华、人大等名校老师希望你尽早读到的一本书。主要内容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孔子等大师一道寻找生命的真谛。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有我这样一个人?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我,会有所差别吗?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何在?人应该怎么活?也许永远得不到标准答案,但这却是一个没有人能够回避的问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多彩多姿,甚至能发光发热。但是要怎么活,才能活得精彩?《为生命找道理》呈现的就是所有人追求幸福共通的道理,它不只适合那些正在成长中、对生命充满迷惘的青少年,即使经历过滚滚红尘或正在为生活打拼,却对生命还有困惑的人,也值得一读。尤其那些对社会现阶段的发展焦虑、对众生的苦难忧心的人,更可以从书中产生一些共鸣。在这本书中,火旺教授讲了好多精彩的故事,也讲了好多哲学的道理,希望大家喜欢读,希望大家读完后,珍爱自己的生命,也更珍爱他人的生命。精彩片段苏格拉底是一般人耳熟能详的哲学家,他出生在希腊城邦雅典,父亲是石匠,母亲是接生婆,他一生都在雅典度过,曾经当过兵,也在政府单位工作过。当时的雅典是一个人口十三万的城市,忙碌而繁荣,由于地方小,几乎每一个人都彼此认识。苏格拉底从童年就开始研究科学,但是他发现最重要而且最令人困惑的问题其实是:人类存在的处境。他发展出一套作法,在雅典的公共场所和会议地点,诱导、刺激雅典人针对“人应该如何过活?”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对话。苏格拉底才思敏捷、聪明而坚持,他善用技巧不断地追问一些令人困窘的话题,逼迫对谈者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看法,作深一层的思考。和他对话辩论的对象,包括了重要的政治人物和知名学者,因此他们的对谈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有趣的是,那些平日自信满满、自以为是的人,和苏格拉底对谈的结果,通常不是自认错误,就是哑口无言。许多年轻人乐于追随苏格拉底,观看他如何凸显这些名人雅士的错误。这些围绕在他身边的年轻人,逐渐成为了苏格拉底的信徒和听众。苏格拉底也运用同样的方法与他的追随者交谈,督促他们也必须认真反省自己的生活。可以想见在当时的雅典,苏格拉底的这些作为,除了追随者之外,显然不会受到普遍的欢迎。而让苏格拉底从一个雅典城中不太受欢迎的人,在两干四百年后,名字还不断的被传颂,成为哲学的守护神以及西方文明的伟大人物,这其中至少有三个重要的因素;前两个是外在的,最后一个则是内在的。第一个因素是因为柏拉图(P1ato,公元前427一公元前347年)。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追随者之一,他天资过人,而且家境富裕。如果苏格拉底没有这位追随者,西方的哲学史一定改观。苏格拉底过世时,柏拉图才二十八岁,他深受苏格拉底影响,在苏格拉底过世几年后,柏拉图开始撰写对话录(dialogue)。苏格拉底生前并没有留下文字,后人所知道的苏格拉底,绝大部分来自这些对话录。在柏拉图所撰写的二十六篇对话录中,除了《法律》篇之外,苏格拉底都是对话中最重要的角色。尽管学术界至今仍在争论对话录中有多少是柏拉图自己的思想,有多少真正是苏格拉底的思想;但是学者一致认同,对话录的风格是属于苏格拉底的。因此,如果没有柏拉图,苏格拉底的言行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