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案例我们在出发前,与公司客户经理进行了交底:委托方某集团是一个当地第一的品牌开发商、具有良好口碑、各类社会资源,已开发过十年十多个项目,均为品质良好,规模不大且都在A市中心区,由于A市住宅这几年均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销售情况都很好。我们对接的项目经理,因为信心不足,会努力支持我们的工作;合同是对规划作市场评价。我们在出发前已整理了已有资料在项目所在B市和临近的A市,我们没项目,但大区域及附近城市有一些资料可以参考:经济实力很强,藏富于民,且均对A市的环境和经济非常认同、向往,B市则一般,属于A市附属地位。初次与发展商高层碰面:首次沟通会问:找世联的原因?首次开发陌生区域开发大规模项目(600亩,综合容积率1)不知如何操作;另,觉得项目有些难以逾越障碍1、项目位置有点尴尬:在A市和B市交界处,离B市50分钟车程,离A市虽然仅15-20分钟车程,但心理距离远,没有A市的户口,电话、教育等都属B市;2、区域附近都是产业工人,没啥购买力,原区域以A市低等投资客为主,低价买了出租给工人,现在价高,且出租市场已饱和,宏观调控后,这类投资市场更不景气。3、不知道卖给谁,卖什么,规划和产品一直在变更,没信心。问:老板是基于什么背景拿的地,为什么选择首先开发这块地?答:主要因为便宜,以后不打算再在附近拿地了,在企业战略里主要是想回现支持其它市区高价值地块的开发。发展商正是基于A市的市场拿的地,认为B市不可能。目标/限制条件等:1、目标:首期成功启动,2年销售额4个亿,税前利润3亿以上,正常进度开发完,开发商品牌的提升。2、限制条件:地价已投入约2亿;启动投入适当(不超过6000万)。项目在开发商整体战略中承担现金流和品牌提升双重任务;项目进度:规划已初步确定,需尽早入市。在跟项目经理看现场及跑盘过程中,我们在沟通中获得以下关于企业的信息:1、内部一直得不到意见统一,普遍缺乏信心。2003年规划全别墅,2004年把一半用地调整为多层和小高层公寓,使整体容积率为1(以享受税收优惠),请优秀设计院设计,从环境和规划、品质上应能保证产品超出目前市场领先水平。但在与下面具体办事人员的沟通中,策划和销售人员反映:“A城城市里这么好,那边环境差、档次低,谁会去买?”初步市场了解:1)城市市区:AB均规模不大。A市所在省内民营经济整体较为发达,经济发达,环境良好,是大区域的中心城市,市区环境怡人,房价高企(6000-10000之间,且面积不得小于140平),且有买房送户口政府,故省内为主的其它城市来A市买房的能占50%左右。而城市外围多属工业区,总体大环境较差,房价非常低(项目所在西郊周边及北面远郊有六七个在售楼盘,2000-3000元),B市属于附属性工业城市,经济不发达,且中心区距某项目50-60分钟车程;房价3000元。2)本区域:工业区,无规划利好上端区域:在区域与城市中心之间是某临海工业区,已发展了十年;较为成熟,包括十多个大企业、各类金融服务产业和服务业,住宅产业也较为发达,一个海边的大盘已面A市和全省,且卖到了4500-5000元/平,其它大量住宅素质很差,在3500元/平左右,以区域客户为主。其它同类区域:A市外围同类区域共有2个,临海工业区方向和其它郊区方向而言,目前的成熟度和环境算最好的,但远期看,另两个外围区域也规划了更纯粹、低价的大规模居住区,目前正在等待一些通道建设好。在售项目:A市城市内外部别墅盘大概分别有5-6个。区域在售公寓约5-6个,区域与城市之间的区域有在售公寓楼盘6-7个。其它几个区域都有2-5个楼盘。B市有约20-30个楼盘。3)地块及周边查勘:杂乱、偏远;但项目独居一隅,规模大。背山远望大海,山里有小湖,小环境不错。一、经历了七天调研和访谈、市调情况沟通1天时间重点看本区域楼盘:访谈所有本区域销售经理:认为该楼盘开发和其它楼盘不存在竞争而是竞和,因该项目的开发会改善区域的印象;已开发项目档次低(约2000-2500元/平)楼盘品质差,购买的主要是市区及城市外围投资客,最重要原因:便宜,卖给出租给工人作宿舍的投资者,由于工厂有限,目前投资回报已越来越低,卖得很慢。另外,区域在售楼盘有来自城市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