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蜜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课文以第一人称方式写了法布尔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他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试验。最后得出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二,学情分析:本课紧扣本单元“留心观察,善于发现”这一专题,一方面采取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弄清作者为什么做试验,试验是怎么做的,最后结论是什么,同时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研究作风;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文本的教育功能,让学生知道,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动脑思考,每个人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三,教学目标: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2、反复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得出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3、学习作者法布尔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研究作风。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讨论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难点:培养观察习惯,学习探索精神。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⑴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⑵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⑶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4.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1.学习第一自然段:⑴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⑵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⑶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2.学习第二自然段:⑴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⑵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⑶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⑷议一议: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⑸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⑹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第二课时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1、教师引述。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多小动物都有着非常神奇的本领,你们知道吗?蜜蜂除了会采花粉、酿花蜜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谁知道?(生答:辨认方向)对,法布尔知道了这件事以后,也非常好奇,于是决定做一个试验,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蜜蜂的奥秘吧!2、板书课题。二,复习回顾,温习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三,感受试验的乐趣(一)试验过程1.学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法布尔一定要加上“听说”这个词呢?(生齐读后,回答。)(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严谨)2.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到什么程度?(用无论……总是……造句)3.小组学习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是怎么做试验的,找出做实验的步骤。(学答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路、放飞蜜蜂)4.你能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5.教师出示简单的试验方法,让学生说行不行。6.法布尔“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他心里想:(生读),所以他推测(生读)。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