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陶渊明(其一)蓝田县洩湖中学王艳娜2[学习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2、学习融情于景以及白描的艺术手法。3、领会诗人的田园情怀体悟淡泊宁静的精神品格。4、感受陶渊明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学习重点]1、背诵全诗。2、领悟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学习难点]1、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2、体会诗中白描手法的好处。陶渊明早年:“大济苍生”中年:“误入歧途”晚年:“归隐田园”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一体)“隐逸诗人”(41岁辞官归田)“靖节先生”(谥号)“五柳先生”(自号)3作者简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适:适应,迎合。韵:气质,本性。•羁鸟:笼中鸟。•拙:愚拙。•荫:遮盖。•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墟:集市•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归园田居·适:适应,迎合·韵:气质,本性•羁鸟:笼中鸟•拙:愚拙•荫:遮盖•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缓慢地上升•墟:村落•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jī)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zhuō)】归园田。•方宅十余亩(mǔ),草屋八九间。•榆柳【荫(yìn)】后檐,桃李罗堂前。•【暧(ài)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fèi)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fán)笼里,复得返【自然】。朗读感知思考:“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眉目传情题眼:“归”其中隐藏的信息:(1)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1、白描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雕饰,不加烘托,粗线条地勾勒景物的轮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表现手法。•陶诗体现了白描手法的精髓:•田园草屋榆柳成荫桃李列植•黄昏的远村依依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颠上的鸡鸣有近有远有动有静有浓有淡有声有色“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题眼是那个字?归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静见一切景语皆情语恬淡舒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动听清幽优美安定和谐平和宁静↓↑衬托“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1)比喻和拟物。(2)诗人以“羁鸟”和“池鱼”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与向往之情。9规律总结•1、白描手法•2、融情于景•3、比拟、比喻生动形象•4、语言朴素自然后世评价: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评价陶渊明说:“俯拾即是,著手成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时代与陶渊明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19岁,遭遇淝水之战;21岁,司马父子擅权;35岁,司马暴政引起孙恩十余万农民大起义;38岁,桓玄杀司马篡位自立;40岁,刘裕杀桓玄,弑晋安帝,立恭帝;56岁,刘裕逼恭帝禅位,篡而代之。各路人马无不是打着拥主护国的旗号,干的却是打家劫舍的勾当,真是“乱看惯了,篡也看惯了”。而且身在官场之中,更需在纷乱的政局中见风使舵,相机而动,委曲求全,这对于生性洒脱崇尚自由的渊明而言,的确是一张压抑心志的大网。文人命运与文学创作★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杜甫《天末怀李白》★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