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程度实践思考扩大民主既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党的**大和《干部任用条例》对扩大干部民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和民主质量,已经成为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讨和思考。一、我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提高民主程度方面的主要实践近年来,我市围绕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按照“整体推进、单项突破”的思路,先后建立健全了20多项干部工作制度,把干部工作民主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在推荐环节上:一是坚持了民主推荐制度。把群众民主推荐领导干部人选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首要程序和必经程序。凡未经较大范围的民主推荐、得不到多数群众认可的,一律不得列为后备干部或拟提拔人选。两年来,全市共组织8000多人次参加了推荐测评活动,推荐领导干部人选400多人。二是建立了领导干部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登记署名制度。对推荐者和被推荐者的范围与基本条件,推荐的方式、程序、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规范了领导干部的荐人行为,提高了推荐人选的公认程度、公开程度和责任意识,实施这项制度以来,共有29名镇局级干部推荐领导干部人选52人次。三是实行了群团部门推荐干部制度。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统战等单位的部门优势,对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后备人选,按照目标要求,由相关部门按程序产生,以3:1以上的比例书面向组织部门推荐,拓宽了荐人的渠道,保证了推荐质量。近两年,群团部门累计推荐后备干部人选47人,已提拔使用的13人。四是探索试行了“缺额公开、定向推荐”办法。在班子领导职数出现空缺时,将缺额职位、人选要求等向干部群众公开,并进行定向推荐,确定考察对象。今年上半年在市审计局进行第1页共8页了试点,从10名中层干部中产生了1名副局长人选。在考察考核环节上。(1)制订实施了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考察前向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发出书面考察通知,方便广大干部群众提供线索、反映情况。(2)实行了书面考察与谈话考察相结合的办法。要求被考察单位的领导成员每人填写一套《征求意见表》,对班子及各个成员进行评价,提高了考察的效率和效果。(3)试行了差额考察办法。去年充实市体育局1个副局长职位时,在群众推荐、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的基础上排出了4名考察对象进行差额考察。(4)推行了实绩考核制。每年底按照群众测评打分、考核小组打分、分工工作位次得分对领导干部评定格次,其中群众测评分占40%。依据考核,两年来,共有37名干部被评为基本称职干部,其中6人改任非领导职务,另有2名不称职干部被免职。在选拔任用环节上。一是推行了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1997年公开选拔了2名团市委副书记,1998年公开选拔了4名政府组成部门的副局长,1999年在省**中学通过公开直选的方法,选拔了一名分管教学的副校长。2000年面向全省公开选招了一名分管城市规划工作的建委副主任,并通过公开选招引进了一名高级技术人才。今年6月份,又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18名镇长助理。二是推行了市级机关和乡镇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已有42个乡镇和机关部门先后实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412名干部通过竞争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其中新竞上岗的有107人,落聘的36人,内部换岗的59人。今年下半年,我们将竞争上岗办法运用科级干部的选拔任用上,产生了4名公安局二级局正职。三是推行了党内选举“双推一选”制。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采取党员大会推荐、群众联名举荐的办法产生初步人选,再由群众投信任票,过半数的列为正式候选人,提交党员大会选举,提高了新当选党员干部的群众公认度。目前,我市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普遍实行了“双推一选”,在兴泰镇和市教育局党委、纪委换届选举中,也成功地进行了“双票制”的试点工作。四是完善了干部任前公示制。今年上半年,针对群众对部分公示对象存在的“知其名不识其人”或“识其人不知其名”的问题,在公示内容中增加了拟提拔对象的资料第2页共8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