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政策,认真做好我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本方案一、实施原则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实施我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我省从20*年下半年开始,根据全国疫苗供给情况,疫苗到位一种实施一种,加快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在我省全面实施。二、实施内容(一)在现行免疫规划范围内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等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由省级应急储备,发生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时,对重点人群进行应急接种。通过接种上述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14种传染病。三、实施目标(一)总目标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继续保持我省无脊灰状态,消除麻疹,控制乙肝,进一步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二)工作指标1、到2010年,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包括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疹疫苗成分的麻腮风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5%以上,其他扩大疫苗在覆盖地区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2、到2010年,甲肝疫苗力争在全省范围对适龄儿童普及第1页共5页接种。3、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目标人群的接种率达到70%以上。四、接种要求(一)接种时间1、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次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2、卡介苗。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3、脊灰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4、百白破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与百白破疫苗程序相同。5、白破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6、麻腮风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供应不足阶段,使用含麻疹成分疫苗的过渡期免疫程序。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7、流脑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6—18月龄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8、乙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9、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10、炭疽疫苗。炭疽疫苗接种1剂次,在发生炭疽疫情时应急接种,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和病人不能接种。11、钩体疫苗。钩体疫苗接种2剂次,受种者应急接种第1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疫苗免疫程序详见附件1,各类疫苗接种剂次详见附件2。(二)接种对象1、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所有达到应种月(年)龄的适龄儿童,均为接种对象。2、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其接种对象为规定实施时第2页共5页间起,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各剂次月(年)龄的儿童。3、炭疽疫苗应急接种对象为炭疽病例或病畜的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边高危人群。钩体疫苗应急接种对象为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7—60岁高危人群。五、实施范围(一)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白破、麻风、乙脑和流脑等疫苗在全省范围实施。(二)麻腮风疫苗供应不足时,使用含麻疹成分疫苗的过渡期免疫程序。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20*年麻腮风疫苗首先供应郑州、开封、洛阳、三门峡、济源、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和漯河,其它省辖市供应麻腮疫苗。(三)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供应不足阶段,按照第4剂次至第1剂次的顺序,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百白破疫苗。(四)甲肝疫苗暂不能满足全部适龄儿童接种,根据年度中央专项资金安排计划,结合我省20*年甲肝发病流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