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汇报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初探引言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我国是个少林国家,有林地面积不足世界有林地面积的3%。然而破坏林地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地方林地数量减少惊人,林地利用配置不合理,生产率和生态效益不高,给我国林业生产乃至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为此,为保护森林资源,新《森林法》规定了一系列林地保护利用的条款,并在《森林法实施条例》中规定林业长远规划必须含有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内容,把它作为林业长远规划的四项必要内容之一。为了切实抓好林地保护和利用工作,及时制定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作为林业长远发展规划的补充很有必要。笔者就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有关问题作初步探索,以供林业规划工作者参考。1规划依据(1)《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2)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用林地的通知》(国发明电(98)8号)。(3)林地管理暂行办法(原林业部1号令)。(4)当地人大地方性法规。(5)当地省、市政府规章。(6)当地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文件。(7)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远景目标。2编制规划的原则坚持优先生态效益,兼顾社会、经济效益的原则;坚持林业整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相衔接原则;坚持分类经营、分类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林地与耕地同等重要原则;坚持少占或不占和占劣地原则;坚持征占用林地与恢复森林植被相结合原则;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宣、合理利用原则;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原则。3准备工作3.1建立机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不仅涉及林业系统内部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土地、农业、城建、水利、交通等部门的用地关系。第1页共5页为高质量地完成规划工作,必须建立由林政、勘察设计、营林、计划财务等方面人员参加的专门机构开展工作。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土管、农业、城建部门人员参加,特别是邀请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参加,以协调部门之间用地管理关系。3.2制定工作方案规划工作要有计划,要就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内容、时间和步骤及具体要求作详细的规定,使规划工作一开始就进入规范程序的轨道。3.3筹措经费规划工作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要作好预算,积极筹措,保护规划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如期完成。4资料收集和处理要收集当地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各部门建没已占用或将占用林地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4.1数据资料来源①林地利用数据主要来自当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当地土地资源详查及变更调查数据。②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当地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鉴数据。③其他资料主要有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森林分类区划,农业区划、土壤普查、城市规划以及交通、水利、乡镇企业规划的用地情况等。4.2数据处理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积极参考土地管理部门的土地利用详查资料及其他资料,深入实际调查了解林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规划基础年较为合理的各类林地面积和有关社会经济指标,解决各部门数字不统一问题。5专题分析专题分析是确定林地保护利用基本目标和任务的基础工作,通过对林地保护利用情况、林地利用供需情况、区位林业与经济发展情况等分析研究,为编制规划提供依据。5.1林地现状分析根据当地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及林地资源构成、分布、人第2页共5页均占有量、保护条件等情况,分析以下内容:林地利用的程度与效果、林地利用结构情况以及林地利用率、单位产值、生产率情况等;林地利用变化趋势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具体是林地总面积、各地类面积、立地因子、利用效益、自然灾害变化趋势等情况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或将产生的影响;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林地保护措施等情况;林地保护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为对林地利用结构、效益、林地质量、保护措施等情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分别指出。5.2林地供需分析林地供需是一对矛盾,但又相互联系。林地供给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可供利用于林业生产的各类林地数量;林地需求是人们必须利用林地才能进行各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