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8《十三岁的际遇》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依据书下注释或查词典完成下列各题。(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呜咽()安恬()涉足()凝重()沉淀()絮语()犀利()撷取()徜徉()惆怅()穹窿()迸溅()积攒()弹指()怪癖()抽屉()(2)填字解词白()过隙:不()之舟:谈笑风():()然若失:一视同():(3)文学常识积累本文是少年大学生()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周年而写的一篇文章。2.二读课文,思考。(1)从文章的题目来看,其中“际遇”一词你是如何理解的?“十三岁的际遇”具体指什么内容?(2)对北大,作者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3.三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的知识。(二)在预习的基础上自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三)朗读课文第一部分。1.概括这一部分的大意,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2.找出作者从7岁初知北大到16岁回顾北大的感情变化,特别是作者进入北大两年来的思想感情变化。3.指出这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四)朗读课文第二部分。1.概括这一部分的意思,看看它可以分几层。2.“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这一句话怎么理解呢?3.作者通过读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形成了对北大的评价,试把这些精彩的语句和语段找出来。(五)朗读课文第三部分1.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2.作者说“我是不系之舟”,这个“不系之舟”在文章里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一只“不系之舟”?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chóuchàng()安tián()xié()取bìng()弃积zǎn()qiáng()橹2.下列成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目不转睛白驹过隙弹指一瞬B.茫然若失津津有味小心翼翼C.一视同仁谈笑风声不折不扣D.曲径通幽耳目一新无忧无虑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1)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2)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3)你却永远年轻着,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着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二)课内阅读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细细地读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写到这里,不由吐了吐舌头,因为北大老师们的肖像,也一视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僻,那个潇洒,或于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我喜欢由这些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径,我喜欢师生之间那种平易而自然的关系。严谨治学,诚恳做人,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1.选文首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北大为每个学子展示了动人的新世界。这两段文字田晓菲所写的对象分别是什么?他们各具怎样的特征?3.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选文第1节的文字很优美,很好地体现了“我”的“喜欢”。请仿照这种写法,用“我愿意……也愿意……更愿意……”写一长句话。五、拓展阅读我比想像的灵巧我记得大概3岁多时在幼儿园里的一堂学系鞋带的课上,我感受到另一种挫败:我胖胖的双手对那两根鞋带完全无能为力,我蹲在地上紧紧攥住那两根与我作对的绳子,听见有人轻轻地说:“这孩子脑子还行,就手挺笨的。”这句话真的很轻,可我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