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____初中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一、目标导航通过不同层次地朗读品味优美的语言。重点:通过不同层次地朗读品味语言。二、复习导学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阿里山的美丽风光,阿里山的风光有哪些特点呢?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3.有不少美景,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就是说不出来,“情”在不言中。可作者做到了这一点,他把这份“情”寓于文中,表现在课文的语言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本文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三、课堂互动探究(一)请从文中找出几例你认为语言优美的句子,小组合作品读玩味并作简要分析。(二)集体交流讨论课后“探究练习二”。1.2.3.4.师小结语言的音乐美体现在哪些方面:5.语言的情韵美主要表现在融情于景、托物寄情两个方面。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例句来品味品味。(三)师生朗读,体会语言的音乐美和情韵美。1.指读4、6、7段(6段的叠词,4段的比喻,7段的比喻、拟人、排比)2.齐读5段,(师指导:语气上应该是舒缓的,语调上应该是轻柔的,不要打破林间的幽情。)师范读第5段,再齐读。3.“咣当咣当”,模拟小火车的声音,使人联想到古式小火车,触发“思古幽情”,形象逼真,还能显示出响亮的音乐美。(四)总结全文1.语言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2.语言的情韵美主要体现在:三、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比较下面2组句子的异同(1)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青苔染绿。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2)树木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姿态各异。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2.下列句子不属于比喻修辞的是()A.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B.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C.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D.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3.佳句赏析。(1)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这一句运用________手法,写出了山下与山间的巨大温差,从作者______的角度,突出凉气穿肌透骨的力度。(2)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作者连用三个________,写________、________,突出树木的“________”和“________”。(3)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作者以拟人化的________描写树木________。如诗如画的比喻,感受深切的________,使森林、古树成了富有________的情境。(二)拓展阅读西湖漫笔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①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都是绿的。②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③在冷泉亭上小坐,真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④亭旁溪水琮琤,平稳处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①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然感觉路旁的树莽莽苍苍的,似乎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②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③我最喜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④荷叶,则要表现出茁壮的生命力。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从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波亦如镜;⑤远山青中带紫,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1.本文凝聚笔力,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2.“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作者对这种绿,有什么特别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