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理解积累1、2、3段文言实词。2、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能力目标: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世外桃源美丽风光。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理解词语教学难点“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教学方法讲读并用,采用启发式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一、课前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便要还家()土地平旷()刘子骥()诣太守()间隔()2、了解作者和背景。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3、预习中出现的不解问题二、教学过程(一)课堂精讲1,、重点字词解释缘远近夹岸芳草鲜美异复穷仿佛若舍船旷俨然属阡陌批注记录交通往来种作悉黄发垂髫怡然乃具要咸问讯妻子邑人绝境遂间隔无论为具叹惋延停辞去语不足为道2、重要句子翻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虽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二)、课堂精练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2、标出文中表现渔人行踪的词语。(行踪可以理解为:地点的转移)缘溪行————复前行————复行数十步——停数日——既出————遂迷,不复得路3、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这段文字选自《》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著名的诗人。这篇文章以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虚构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后来人们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理想生活中的安乐而环境幽静的世界。(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①便要还家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③此中人语云④不足为外人道也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妻子:古义:()今义:()绝境:古义:()今义:()无论:古义:()今义:()(4)、在文中括号内填进省略的词语。(5)、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6)、翻译句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7)、文中哪句体现了桃花源中的人热情好客?三、课后巩固1、解释加点的词①渔人甚异之()②欲穷其林()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④悉如外人()2、翻译下列句子。①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②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3、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⑨,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⑾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河东:郡名。②邓羌:人名。③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④王猛:人名。⑤太后:符坚的伯母。⑥豪横:恃强横暴。⑦收:拘捕。⑧报:答复。⑨同志:志趣相同。⑩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⑾刑免:判罪免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