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孔乙己》导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VIP免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孔乙己》导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1页
1/5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孔乙己》导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2页
2/5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孔乙己》导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3页
3/5
《孔乙己》课题课型讲学时间《孔乙己》问题导学型学习目标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学习重难点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环节导学内容备注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资料链接《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本文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简介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思。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基本相同。清代规定:凡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之前必须参加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童或童生(不管年龄大小),经过童试被录取入县学的称秀才,也叫生员、相公,还叫进学等。这是得功名的起点。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次,考试时间在秋季。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的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科举考试实际上是由下而上的层层考试。科举考试明朝以后主要考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内容是阐释孔孟之道,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允许越轨半步,严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加之参考人数多,入选者少,官场黑暗,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我们要学习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一个。导入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掌握下列字词。(1)根据注音写字:阔chuòchàn水zhàn出Shì擦不屑置biàn(2)释义:格局:阔绰:污人清白:绽出:君子固穷:间或:不屑置辩:颓唐:营生:2、速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按要求把课文速读一遍:(1)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速读,可以选读,也可以跳读。(2)迅速抓取并标注出文中关于几个场景和几类人物的信息。(3)时间:3——5分钟。3、教师出示几道抢答题,考查学生阅读情况和获取信息的能力。1、本文为什么以“孔乙己”为题?2、故事发生的年代3、故事发生的环境4、伴随着孔乙己的出场,“店内外总是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你认为孔乙己是个喜剧人物吗?合作互助探究质疑品析课文一、谁是孔乙己1、不开口说话找到他(1)、边读边圈点穿长衫的与短衣帮喝酒的区别。(2)、孔乙己为什么坚持穿长衫十多年不肯脱下。2、开口说话找到他(1)、找出文中孔乙己的语言描写,仔细揣摩语言上的变化。(2)、体会孔乙己的内心活动二、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明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当堂训练评价归纳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孔乙己》导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