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世界地理——气候(一)【考试目标导学】1、能区别“天气”和“气候”,并能在生活中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和某地的气候。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4、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归纳世界年降水分布特点。5、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思维方法导引】[例题1](2006年宜昌市地理会考题)关于某地气候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昨天最高气温达到30℃B、终年高温多雨C、干旱持续了半个月D、午后阴有小雨[例题2]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⑴洲的平均气温最高,绝大部分地方的年平均气温在ºC以上,最主要原因是。⑵洲的平均气温最低,年平均气温最低值在ºC以下。⑶从等温线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⑷在北纬30º附近,年平均气温在0ºC以下、比同纬度其他地方低10ºC多的地区是,其低温的主要原因是。⑸由于南半球海洋面积比北半球的海洋面积广大,所以南半球的等温线与北半球相比较为。[例题3](2013年宜昌市地理会考题)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正确的说法是:A、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B、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附近降水多C、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是一样的D、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大陆西岸降水多【自主评价导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描述中表示天气的用语是:A.明天午后有雨B.冬冷夏热,春旱秋涝C.昆明四季如春D.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2.在卫星云图上,北京及周边地区为绿色时,可判断北京的天气情况为:A.晴天B.阴雨天C.多云转晴D.晴转多云()3.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搭配妥当的是:A.外出旅游B.出海打鱼C.下田插秧D.晾晒衣物()4.“早穿棉袄,午披纱”反映的是:A.日温差较大B.月温差较大C.年温较差大D.气温年际变化大()5.气候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A.气温与气压B.气温与降水C.降水D.气温()6.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气温最低为l月,海洋出现最低值的月份是:A.1月B.2月C.3月D.4月()7.当我们休暑假的时候,澳大利亚正处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8.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附近降水多B.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C.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是一样的D.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大陆西岸多()9.关于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正确的是:A.山地的背风坡降水较多B.中纬度的大陆沿海降水少,内陆降水多C.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部降水少D.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10.影响全球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因素D.人类活动()11.下列现象与其主要成因连线正确的是:A.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纬度因素B.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海陆因素C.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两极地区终年冰雪覆盖——地形因素D.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降水量远远多于北坡的降水量——地形因素()12.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因素D.人类活动()13.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大面积的植树造林B.家庭电器的大量使用C.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D.工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14.温带地区的气候特点是:A.终年炎热B.四季分明C.终年寒冷D.全年多雨()15.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相比()A.冬季大陆气温高B.夏季大陆气温高C.全年大陆气温高D.海洋冬夏气温都低()1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描述现象的主要成因是:A.迎风坡降水多的缘故B.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C.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D.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17.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约为()A.600米B.3666米C.200米D.2000米()18.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区,乡村聚落中最常见的民居是()A.冰屋B.窑洞C.高脚屋D.平顶房二.综合题:19.读下图回答:(1)该地在____半球(南、北),判断依据是。(2)A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