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2.能力培养(1)分析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2)看图识别:依照服饰或图片识别我国的少数民族。(3)整理资料:搜索资料,列表说明我国各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名称及其所在地域。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赞颂我国政府实行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国情的处理民族事务的正确道路。(2)认识和理解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动,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与进步是繁荣中华民族的康庄大道。(3)了解民族知识,关心民族问题,尊重少数民族应该是青少年发扬爱国主义的一个表现。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府解决民族问而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难点处理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要意义。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源;少数民族节日、食物等名称2.学生准备:地图、彩笔;图片四、教学过程:我国自秦始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史证明只有处理好民族关系,使各民族共同繁荣才能使我国繁荣昌盛。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讲一讲1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2民族关系与国家安全、稳定繁荣的关系。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讲一讲1介绍每个自治区成立经过及民族特点。2补充成立自治区的原因和意义。由于党中央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使我国各民族才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共同繁荣。三:各民族共同繁荣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成功的,合乎国情,顺乎民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