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导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了解“铭”和“说”两种文体。2、疏通文意,识记重点文言词语,背诵并默写这篇短文。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培养高洁傲然的节操。导学重点疏通文意,识记重点文言词语,背诵并默写这篇短文。导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培养高洁傲然的节操。导学资源导学案、自测题、当堂测评、微课、平台讨论及活动第一段——自学质疑(第1课时)【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35分钟)1、明确目标(1分钟)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2、自学教材(6——9分钟)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默读预习课文。(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德馨(xīn)鸿(hóng)儒案牍(dú)西蜀(shǔ)苔痕(hén)调素琴(tiáo)3、基础知识积累(5分钟)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陋室铭》基础梳理”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对照订正上一题注音(用红笔改正),并完成下列填空题。①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被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②“铭”文的特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篇幅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且押韵,常用排比对偶句式,内容上多颂扬或警戒之意。本文除末尾句外,其余各句都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极富音韵美。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0——23分钟)带着以下问题浏览课文,结合自学指导,完成下列问题:自学质疑导学设计【导学一】明确目标自学教材(35分钟)1、导入语: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学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2、操作流程:1)提前发布学习任务:教师提前登陆平台上传本课相关学习资源,线上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明确自学内容、时间、方法。2)明确当堂学习目标:教师带领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解(1)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操?(学法指导:朗读课文,找出能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情操:文章表面是写陋室,实际上是借写陋室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明确:三个方面居室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交往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日常生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环节二】自学检测——在线测学,质疑思学(10分钟)1、在线测学(时间:7分钟):完成下列自测题。独立在平台完成“《陋室铭》自测题”,完成后点击提交。①读课文,理解重点实词。(学法:结合语境和工具书,积累文言字词。)(1)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有名、出名)(2)有龙则灵(形容词用作动词,灵验)(3)惟吾德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借指德行美好)(4)斯是陋室(这)(5)苔痕上阶绿(名作动长上)(6)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7)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8)可以调素琴:(调弄)(9)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文书)(10)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11)、无案犊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②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学法指导:虚词“之”:回忆虚词“之”的用法,最常用的有结构助词“的”。作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补充音节,主谓之间等。根据句意或上下文来判断,从中寻找规律。)(A)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读这节的学习目标。3)督导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自学文本,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跟读课文,在课本上用红笔做上记号或在导学案上完成检测题。4)微课助学:学生自学微课对重难点知识的解读分析,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规范使用平板,提高自学效率。【导学二】学情分析以学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