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敬畏自然【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的主旨及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逐步培养阅读科学文艺作品的兴趣。(重点)2.理解本文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和对比、反问手法的运用。(难点)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1)作者简介:严春友,男,山东省莒县人。主要论著有:《宇宙全息统一论》、《精神之谜》等。《大自然的智慧》一文入选199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2)文体简介: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层层推进,水到渠成。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1)给加点字注音狼藉(jí)鲲(kūn)鹏斥鴳(yàn)蓬蒿(hāo)咫(zhǐ)尺呐(nà)喊相形见绌(chù)美味佳肴(yáo)沾沾(zhān)自喜(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①飞蓬和蒿子,借指野草。(蓬蒿)②大声喊叫助威。(呐喊)③比喻距离很近。(咫尺)④乱七八糟,杂乱不堪。(狼藉)⑤极其精致灵巧,无以伦比。(精巧绝伦)⑥美味的饭菜。(美味佳肴)⑦形容自以为好而得意的样子。(沾沾自喜)⑧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自不量力)⑨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相形见绌)3.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文中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否定了“征服自然”的口号,提出了“敬畏自然”的观点。(2)自读课文,根据段意,划分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人们提出“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第二部分(第2-7段)从历史、关系和智慧三方面具体写人类相对于大自然是多么渺小。第三部分(第8-10段)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指出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第四部分(第11段)得出结论:人应该敬畏自然。(3)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用“”划出你感触最深的一句,并初步谈谈你的理解。(可结合课本P89.“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例: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理解: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他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小组评分()【课堂探究】1.“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敬畏自然”在文中的意思是:敬重、畏惧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2.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因为人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随堂检测】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试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选一例比较分析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例: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陈述句: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分析: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毫无理由,毫无资格。【拓展延伸】长期以来,人类就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本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部分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平等的看待其他生命,去敬畏自然,爱护自然。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什么更深刻的认识呢?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段你的感想。【作业布置】1.1.完成第11课校本作业。2.预习第12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