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2、摘取关键词,结合牧羊人的事迹,分析牧羊人的形象。【学习重点】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学习难点】摘取关键词,结合牧羊人的事迹,分析牧羊人的形象。【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长篇小说,被改编为电影。)2、写作背景让.乔诺1895年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Manosque)小镇,家境贫寒,16岁辍学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20—24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遭受了严重的精神创伤,由此坚定和平信念。这部短篇原是让.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读者文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专题约稿而写的。1954年小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3、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补充四字词语。(学法指导: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干涸(hé)坍塌(tān)山毛榉(jǔ)酬劳(chóu)废墟(xū)不(毛)之地(刨)根问底沉默(寡)言慷(慨)无私【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写“我”三次拜访牧羊人,各自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学法指导:速读课文,抓住原文中的关键词句来回答,有困难的同学小组讨论解决。)明确:一访牧羊人,画面一;废弃的村庄;二访牧羊人,画面二:绵延的森林;三访牧羊人,画面三:充满活力的乡村。2、阅读相关语段,完成下面表格。导学设计第1课时【导学目标】1、让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摘取关键词,结合牧羊人的事迹,分析牧羊人的形象。【导学重点】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导学难点】摘取关键词,结合牧羊人的事迹,分析牧羊人的形象。【导学过程】【导学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0分钟)1、导入语:荒漠要变成绿洲,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任务,然而有一个人他做到了,他一个人默默地植树,默默地奉献,将荒地变成沃土,惠及上万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植树的牧羊人。2、示标:指名读黑板上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3、指名同学读“知识链接”,明确作者及作品。4、自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词。5、利用工具书弄准生字词的读音。6、由两名学生演板,给加点字注音,补充四字词语。7、全班齐读两边并且记住。【导学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1、过渡:大家预习课文的效果不错,掌握了文学常识和生字词,接下来,我们学习课文,认真思考,解决问题。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3、独立思考,找出关键词句作答。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答。如有困(学法指导:跳读课文,留意每段中的关键词句,简要的概括。)层次内容牧羊人的活动高原的情况一访牧羊人(1913年)放羊、为“我”打水、挑橡子、种橡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荒野无际、泉眼干涸、房屋倒塌二访牧羊人(时隔6年)改养蜜蜂、一直在种树;依然沉默不语橡树、山毛榉树、白桦树成林,看到了溪水三访牧羊人(1945年6月)87岁了建起干净的农舍、泉水源源不断、一万多口人幸福生活【探究活动三】品读课文,把握主旨1、文中的牧羊人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概括。(学法指导:认真朗读课文,细心体会,小组讨论,然后抢答。)明确:“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他显得自信、平和”“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所以,牧羊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外表整洁、心无旁骛,有毅力、有爱心、身体力行、慷慨无私的人。2、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含义?(学法指导:认真朗读课文,细心体会,小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明确:在英文中,“牧羊人”是基督耶稣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