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X号选手张晓迪,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民族团结》。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四个部分谈一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与地位首先,从教材的内容与地位来看,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包括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两个子目。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民族团结》是本单元的开篇之章,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在本单元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具有重大意义。(二)、教学目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认知水平,我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的相关情况以及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概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我国的国家统一政策以及香港澳门回归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读图识图能力等。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少数民族民俗民风的相关资料以及预习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我设置的眼力大比拼、趣味砸金蛋等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读图识史以及分析归纳的方法。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确立为祖国现代化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三)、重点与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发展的政策;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由于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八年级学生不好掌握,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大多是十二三岁的青少年,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探索精神,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无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且对于我国的少数民族的特点以及政策了解较少。这就需要教师设置内容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三、教法学法基于以上的教材与学情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新乡京华园采用乡土教学法进行新课导入,在讲授新课方面,我将采用图示法、兴趣激励法等教学方法。在学法方面则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以及归纳总结等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四、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将首先布置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并收集我国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的相关资料。【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方面,我将采用乡土教学法,引用新乡市京华园的民族风情图片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请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说一说各个图片所代表的民族。引导学生思考:我国还有哪些少数民族呢?自然引入到新课讲授方面,并通过京华园的导入激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历史、感悟历史。【讲授新课】在讲授新课方面,我设置了“眼力大比拼”、“趣味砸金蛋”以及“我当小编辑”三个环节。第一环节“眼力大比拼”,结合图片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种类以及服饰和节日文化等内容。第二环节“趣味砸金蛋”,引用电视节目“幸运52”的竞赛方式,在每个金蛋中设置问题,通过激励学生积极砸金蛋获奖品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以及内容和意义等内容。第三环节“我做小编辑”,指导学生模拟电视台编辑,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编写各民族在建国60年以来的巨大发展的新闻稿,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