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2、培养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目标达成: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大王加惠()故不错意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徒以有先生也()安陵君其许寡人()2、结合注释和资料,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2)而君逆寡人,轻寡人与【创境激趣】两千年前,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他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诵。小小安陵国之臣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他的胆识和勇气令人赞赏、敬佩。【自学导航】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3、概括段意。3、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4、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合作探究】1、唐雎是如何反驳的?2、比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有何异同?3、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5、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强化训练】1、“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2、你认为唐雎的“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正确吗?3、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归纳总结】学生总结此节课所学【板书设计】《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秦王------------色挠、长跪唐雎-----------士之怒----==天之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