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了解佛教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了解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检索有效信息,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贵族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利用课件和地球仪找出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中国的地理位置,了解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它们与亚非文明的内在联系,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积极收集有关金字塔、佛教的图片、资料,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增强团队意识和每位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意识。对学生活动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困生积极动起来,实现课程标准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感受人类文明的伟大,认识统治阶级对奴隶的残酷奴役和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体会高超的建筑技术以及奴隶们非凡的智慧和才能。通过分析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印度种姓制度,使学生认识其体现的阶级本质。通过了解佛教的产生及教义,体会古代印度的哲学思想反映的社会现实。体验远古文明蕴含着的人文精神对今天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重点】亚非文明的突出成就,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都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教学难点】佛教是如何在种姓的印度社会兴起,学生理解有难度。实现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材分析】本课分三目,分别说明了三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神奇的金字塔”一目讲述北非尼罗河流域古埃及的统一和举世闻名的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一目讲述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实质;“种姓的国度”主要讲述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的产生、传播。本课内容是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世界的重要一课,为学生参与学习提供了广阔空间。【教材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结束了中国史的学习,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谁能说出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师:请大家仔细看一下这些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PPT1)生:都位于大河流域师:(PPT2)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土地肥沃,水利资源充沛的大河流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孕育了人类社会的早期文明。四五千年前,在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四大文明古国形成,今天我们就做一次时空旅行,去领略一下我们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方向:由中国开始,自东向西目的地:古印度,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出发点:亚洲东部的中国。教师概括所在大河流域、最早国家、古文明象征。学生补充介绍。我们了解了古代中国的悠久历史,今天一同走近另外三大古国新课教学:第二站:亚洲南部的古代印度课本速读,知识归纳。(PPT7)师:古代印度与今日印度的地理范围不同,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公元前2500年出现早期的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部落从西北方侵入古代印度,统一了印度。(PPT8)(PPT9)这是在印度河流域考古发掘到的古城遗址,这些城市布局整齐,房屋一般是用砖砌成的,既有简陋的小屋,也有设计精美的宫殿。这些情况反映了什么问题呢?生:(略)(师:提示补充完整明显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师:雅利安人在印度建立的奴隶制国家,除了具有奴隶制的一般特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也就是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将人分成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是祭祀贵族,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制定法典,地位最高。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包括国王和各级官吏,掌握军事大权和行政大权,地位仅次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