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奇妙的克隆》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绩和意义。2、学习运用下定义、引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把艰深的科学道理深入浅出地说明清楚的写法。3、了解高新科技给人类的生活、生产、生存和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革命性变化,激发科学创新意识。【预习新课】1、作者简介。谈家桢(1909-)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浙江省宁波市人。1930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52年起在上海复旦大学工作,历任生物系主任、遗传研究所所长、副校长和校长顾问。现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逾60年,是我国遗传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2、注音。繁衍()胚()胎蟾蜍()脊椎()囊()两栖()孵化()夭亡()濒临()3、解释词语。拍案叫绝相安无事夭亡濒临繁衍【学习过程】一、自我探究。1、什么是克隆?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实验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3、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4、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二、合作探究。1、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体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三、拓展延伸。克隆人在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纪之后似乎正款款向人类走来,意美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共同展开克隆人的努力,英国政府也解除了克隆人类最初级胚胎的禁令,从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区。那么,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四、插上想象的翅膀。克隆人正款款向我们走来,倘若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请尽量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的历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为话题,说说你的感受。【相关链接】世界克隆史:1938年:汉斯·斯皮曼建议用成年的细胞核植入卵子的办法进行哺乳动物克隆(提出设想)。1962年:约翰·格登宣布他用一个成年细胞克隆出一只蝌蚪(爪蟾),从而引发了关于克隆的第一轮辩论。1984年:斯蒂恩·威拉德森用胚胎细胞克隆出一只羊。这是第一例得到证实的克隆哺乳动物。1995年:第一个用成年哺乳动物细胞克隆出的个体----克隆羊多利出世了。2000年:美国科学家用无性繁殖技术成功地克隆出一只猴子"泰特拉",这意味着克隆人本身已没有技术障碍。2001年;美、意科学家联手展开克隆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