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诗四首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3.4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3.4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3.默写3.4首诗。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情感目标:这四首诗,描绘自然山水,歌咏田园风光,文笔优美,情真意醇。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一)、自学课文1.课前反复朗诵诗歌,直到能把它们背诵下来。2.组长检查背诵,人人过关。(二)、导学练习1.组长自行组织小组内的同学默写上一节课学的两首诗。2.默写一首你知道的李白的诗歌。(三)自学疑难摘要:二、合作探究(一)师生共同赏读《渡荆门送别》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节奏划分如下: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3.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写景句,通过想像诗中的形象,把握景物描写的特征。4.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二)师生共同赏读《登岳阳楼》1.请同学们自己先给诗歌划分节奏,在朗诵本首诗。2.想想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面的资料讨论探究。3.比较阅读下面两首杜甫的诗。参考后面的译文谈谈你是否认为陈与义是不是在照搬杜甫的诗歌呢?登岳阳楼杜甫登高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三、展示提升请你谈谈《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四、反馈与检测比较鉴赏《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资料链接1、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有《简斋集》《无住词》。《岳阳楼(其一)》定于高宗建炎二年,“靖康之变”发生,宋代诗遭遇到了天崩地裂的大变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天涯沦落。诗人在他逃难三年之际,登上了名胜岳阳楼。2、参考译文(1)译: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2)译:秋风紧,苍天更空远,两岸猿啼凄厉而悲凉;水中小洲清凌,白沙闪闪,鸥鸟低飞,往复盘桓。无边无际的层层落叶纷扬而下,奔腾不息的滚滚长江浩浩荡荡。漂泊万里的异乡客悲秋怀愁绪,人到暮年疾病缠身独自登上高台。时世艰难愁苦遗恨令白发日增,潦倒困顿因病停酒更难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