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皇帝的新装》二、理解阅读(一)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二)小组讨论1.依据故事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自写出了什么?分析:依据故事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说明皇帝喜欢穿新衣服,写出故事发生的缘由。第二部分,第2至4段,叙述两个骗子向皇帝行骗,写出故事的发生。第三部分,第5至22段,叙述大臣和皇帝受骗、骗人,写出故事的发展。第四部分,第23段至末尾,叙述皇帝裸体参加游行大典,写出故事在高潮中结束。2.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本文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分析: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写作特点(板书:丰富想象大胆夸张)。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板书:曲折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3.本文想象丰富而且奇特,夸张大胆而且合理。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为什么却又能够令人信服?分析: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提炼概括、集中创造出来的。历史上穷奢极欲、昏庸暴虐、不理朝政的皇帝,做出逾乎常理、骇人听闻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高官巨宦一味阿谀逢迎皇帝,只求保住官位,更是非常普通的现象。童话家安徒生在这样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想象,进行大胆夸张,叙述出这样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这样的人物形象,既有现实生活的充分依据,又表达了对这样的皇帝和大臣的强烈憎恶之情。文中描写皇帝、大臣甘愿受骗、并且骗人,直到皇帝在游行中听到老百姓都道出了他在裸体游行的真象以后,还硬撑着把那丑剧扮演下去,都是人物特点的逻辑发展。因而能够让读者信服,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影响。4.本文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名篇。从中可以看出童话这种文学样式具有什么艺术特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想象丰富,大胆运用夸张。这也正是童话这种文学样式的艺术特点。童话,正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驰骋想象,大胆夸张,来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童话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非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更有代表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童话不但可以想象、夸张地叙写人间的故事,刻画人物的形象,还可以拟人化地描写动植物或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它们以人的生活经验和性格特点,通过描写他们的思想行为,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这种童话,就更充满丰富想象和大胆夸张了。三、拓展阅读为《皇帝的新装》续写一个结尾,注意使用想像和夸张。第三课时导读导学过程一、认知阅读(提问复习)二、理解阅读(一)学生试分析段落,并概述段意。(二)教师归纳:这篇童话的故事性很强,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破题,介绍故事的主人公。提问:皇帝是怎样一个人?(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然后回答。)明确:(1)为了穿新衣,他不惜花掉一切金银财宝;(2)他不关心军队,不去看戏,也不游公园,穿新衣就是一切;(3)他每一天每一点钟要换一套衣服,差不多整天都在更衣室里。教师小结:皇帝是一个爱慕虚荣,喜欢新衣成癖的人。这一段是故事的铺垫,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留下了有力的伏笔。第二部分("有一天"至"一直搞到深夜")故事展开,叙述骗子利用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诱他上钩。(请两个小组同学分别朗读第2、3两自然段)提问:骗子怎样使皇帝上当?学生思考回答。小结:皇帝是个十分懒惰、虚荣心十足的人。他听说这种衣服是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的人所看不见的,心里想:我穿了这理想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哪些人与职位不相称;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于是马上要骗子开始工作。这一段,初步揭露了骗子的狡诈和皇帝的愚蠢。第三部分("我倒很想知道"至"封他们为'御聘织师'")故事发展,叙述骗子怎样施展伎俩,先发制人,大臣、官员和皇帝怎样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