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技文体事业》教案北师大版本学期总第6课时本单元第2课时日期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农业科技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能够说出什麽是“八六三计划”。二、能力目标:增强归纳概括能力。三、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优秀品质。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科教文体事业的突出成就和采取的重要措施。难点:如何促使学生勤奋钻研、严谨治学、努力拚搏等优秀品质。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预复备启动课堂复习巩固:件课件猜猜看:2004年感动中国的是大人物:民以食为天,能为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做一些事就足以令人感动。他是一介农夫,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他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是“这里是‘东方之子’,今天我们请到了袁隆平教授和王大珩、王淦昌院士”(部分同学扮演)由“观众”对科学家展开“面对面”的访谈活动。5每班6组主持本节课的学习具体课堂的环节见课件。自学文本经济国际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实质上已经成为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实力的强弱,关乎民族兴衰何生死存亡。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根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且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双基引导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什麽?什模是“八六三”计划?2、我国在发展教育方面的措施是什麽?成就怎样?3、文学艺术、体育事业取得的成就?二、思考与探究1、将来,不管你从事何种职业,你会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哪些贡献?2、如果社会忽视教育,将会导致什麽后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目的是——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任务——培养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措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夯实基础对本课基础知识进行默写并检查缩写内容提高学习的效率是一节课效率的关键交流学习教师答疑解惑,并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方法和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总结与矫正学生主持提问知识结构并对预习提纲的内容进行解析,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深入得了解和掌握7知识梳理本课介绍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重要举措和所取得的成就。本课的各个子目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基础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科技的发展会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从而推动文艺、体育事业的发展,反过来,文体事业的大发展,又会推动基础教育拓展:科学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请回答:(1)“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此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2)请依据材料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60年了,我们这节课只是管中窥豹,只看见祖国科技文体事业成就的“一斑”。我们说一说科技、经济与教育的关系。期待着在随后的建国70年、80年,祖国在你们的汗水、你们的努力下有更大的辉煌。知识提升学检5板书设计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