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教学目标1、掌握“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广;八六三计划”制定的背景、内容、意义;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概况、影响;了解和掌握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成就;了解文学艺术及体育事业的发展。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继承传统立志成材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教学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教学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一、“两弹一星”1谁来介绍什么是“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教师讲解:“两弹一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但是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例如,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就是因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2原子弹是怎样研制出来的?(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协力攀登科学高峰。他们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指导学生观看课本91《中国地地中程导弹发射成功》彩色插图体验科技实验成功的欢乐、自豪等情感。3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我们这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日子。)•接着指导学生观看课本91、92页的导弹和卫星图片,联系第14课《钢铁长城》有关知识,加深印象。二、籼型杂交水稻教师过渡:新中国的科技研究不但在强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解决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袁隆平就是一位成功解决中国众多人口温饱问题的科学家。籼型杂交水稻•指导学生观看课本92页插图,体会袁隆平坚持田间劳作的精神。组织讨论:1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惠及全世界,能够多养活许多人口。)2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袁隆平哪些优秀品质?(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增强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充满信心地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三、863计划1“863”计划的含义是什么?(“86”指1986年,“3”指当年3月。那时王淦昌、王大衍、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了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所以称作“863”计划。)2《863计划纲要》涉及哪些高科技领域?你对哪些领域较感兴趣?能否向大家介绍你对这些领域的了解?(A.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B.由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与相关学科自然渗透。C.由组内同学配合展示资料,进行情境表演或旁白解说等活动,体验合作探索的愉悦情感。D.组织全班学生记忆这些领域并进行“接龙”比赛。)1根据课本95页“动脑筋”:我们现在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B.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各国竞争激烈,适者才能生存和发展。)•教师过渡:在这八个领域里,我国的生物技术已经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关于这一点,请大家看看94页“自由阅读卡”。至于同学们已经普遍接触的则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了,它属于信息技术范畴。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指导学生观看课本95页插图组织讨论:1你喜欢上网吗?(•举手示意即可)2你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吗?是否愿意遵守?3帮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