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初中部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华东师大版VIP免费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初中部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1/4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初中部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2/4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初中部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3/4
第7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情感态度新文化运动是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弘扬民主与科学,反对传统腐朽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促使人们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树立起民主、科学的意识和信念。知识与技能知道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倡民主和科学、文学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基础知识。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地位作用等。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内容涉及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文学作品,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学习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贡献、主要内容以及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难点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和评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教法与学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准备地图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出示:袁世凯身着古装率百官祭孔拜天的图片。补充介绍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思考:民国初建,身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为什么要模仿封建帝王的样子,忙于祭孔祀天?【新课探究】统后迫不及待地从“临时”到“正式”到“终身”总统的简要过程,继而倒行逆施、企图圆皇帝美梦的历史事实。说明袁世凯为维护专制统治,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封建复古思潮泛滥。(袁世凯卖国媚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分裂与混战,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这是因为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缺乏民主与科学的觉悟。)2、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5、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或口号):民主(Democracy“德先生”)和科学(Science“赛先生”)。其实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继续。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前期: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斗争锋芒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孔孟之道)(2)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总结巩固】播。7、文学革命(1)兴起的标志:1917年初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掀起了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2)主要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8、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崭新的思想理论武器,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好了思想理论的准备。9、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性质上,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②它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引导人民同封建专制与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③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有了新发展: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④但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初中部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华东师大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