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学》课程作业参照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的,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用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2.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整存在着某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行有效调整。二、简答题1.简述政策要素。(1)政策背景是起点,是政策作用的对象及其周围环境的现实状况;(2)政策目的是终点,是政策作用于对象后但愿其变化成的理想状况;(3)政策手段是起点到终点的桥梁,是政府所采用的怎样把其认为不合理的现实状况变化成理想状况的一系列措施。2.简述市场失灵的原因。(1)市场机制自身不能处理社会目的问题。(2)市场经济无法提供社会运行所需的公共产品。(3)自然垄断的存在。(4)信息不对称。(5)市场经济的调整作用品有一定的盲目性。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农业政策问题是指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用行动来加以处理的某些特定的问题,是某些通过公共行为也许追求得到的需求、价值或改善的机会。2.农业政策目的是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成果。二、简答题1.简述农业政策问题的基本特性。(1)农业政策问题具有互相依赖性;(2)农业政策问题具有客观性;(3)农业政策问题具有人为性;(4)农业政策问题具有动态性;(5)农业政策问题具有历史性。2.简述农业政策目的的特点。(1)农业政策目的的详细性;(2)农业政策目的的可行性;(3)农业政策目的的规范性;(4)农业政策目的的协调性;(5)农业政策目的的层次性。3.确定农业政策目的的原则(1)从实际需要出发,保证农业政策目的确实有经济和社会效益。(2)保持农业政策目的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切实调感人们的积极性。(3)保持农业政策目的的相对稳定性,不随意变化政策目的。(4)保持详细农业政策目的合适的弹性。4.简述中国农业政策的目的。(1)建立社会主义农业市场经济体制;(2)增长农产品的有效供应;(3)提高农民收入水平;(4)增进农村社会发展。5.简述农业政策方案比较论证的基本要素。(1)农业政策信息(2)农业政策主张(3)立论的理由(4)立论根据(5)驳论(6)可行性6.农业政策方案论证的理性原则(1)完整性(2)一致性(3)内聚性(4)简要性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农业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运用多种政策资源,通过建立组织机构,采用宣传、解释、实行等多种行动将政策观念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的得以实现的过程。2.农业政策对象是农业政策直接作用影响的对象,是农业政策的接受者。二、简答题1.简述农业政策执行的特点。(1)农业政策执行影响的广泛性;(2)农业政策执行目的的详细性;(3)农业政策执行的灵活性;(4)农业政策执行的阶段性和持续性。2.简述农业政策执行的基本程序。(1)明确指导思想(2)制定执行计划(3)进行政策试验(4)组织实行(5)开展农业政策宣传(6)农业政策执行的督查第五章一、名词解释1.农业政策评估是根据公认的原则,运用合适的措施,对农业政策实行的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以判断详细农业政策的价值程度。2.农业政策效率指农业政策效益与其运行费用之间的关系和比例。3.农业政策方案评估也称为事前评估,是指在农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将不一样的农业政策方案进行比较、评价,从中挑选很好的方案,或对某一农业政策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4.农业政策调整是指根据农业政策评估的结论,对实行中的现行农业政策作某些必要的补充、修正或终止的动态过程。二、简答题1.简述农业政策评估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动态性原则(3)时效性原则(4)区域性原则(5)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的原则2.简述农业政策影响评估详细内容。(1)政策对象感受到的初步影响;(2)政策对象以外的团体受到的影响和副作用,即政策的溢出效应;(3)政策措施形成的初步影响与继发影响对整个社会系统所产生的影响。(4)政策自身的反馈作用所导致的影响,即前项政策对后项政策的影响。3.简述农业政策评估中的困难。(1)农业政策目的的不确定性;(2)农业政策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3)农业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4)农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