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知道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指导学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中找出“一五”期间,我国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3.通过学习“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培养学生的爱党情感。【重点、难点】1、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2、难点:1954年宪法的性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授: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多媒体出示课题)二、整体感知1、第一个五年计划(年~年)的基本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建立国家和国防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相应地培养。2、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重工业成就:①1953年底,钢铁公司②1956年,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成就: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公路建成。4、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年9月第一届在北京召开。制定了《》,宪法规定我国坚持,坚持道路,一切权力属于。这是我国第一部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利益的宪法。三、自主、合作探究:(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过渡学习: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党中央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过渡:由于“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符合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还得到了当时友好国家苏联的援助,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学生根据地图回答,学生边指地图,边讲述。师作出鼓励性评价。(自主、合作、探究,突出重点。情景烘托,再现历史画面,体验历史,感受历史。清晰体现基础知识,利于学生掌握。)4、动脑筋:你怎样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2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3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四、展示交流,拓展提高多媒体投影设计好的题目(每一题目放在一张小纸条上)发给课代表,让他分发给各学习小组的组长(每一题,课前由各学习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抽取)生:各学习小组课前先将本小组重点研究的题目列于黑板之上。1、想一想,你怎么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斯大林选集》下卷3、动手找资料:课文列出了我国国产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产生以及建成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等资料。请查找资料,说出我国第一套国产6000千瓦发电机组、第一辆国产拖拉机、第一块国产手表产生的时间和它们的生产企业名称。(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方法的总结与点拨)4、议一议:为什么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你知道我国多次制订宪法的历史过程吗?出示1993年和1999年两次宪法“修正案”的内容,看看在哪些方面作了重要的修改?(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