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基本信息课题(教科书版本)授课学校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及授课人二、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性质: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教材第八单元《金属》课题2的内容。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金属化学性质。地位:这一节是基于学生在初学化学时做过的镁、铝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是由分类研究到对比分析,再由归纳总结到实际应用的有关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教学。作用:通过对金属和氧气反应的对比,以及对金属活动性的实验事实的分析,形成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完整思维模型的架构。学情分析有利因素:学生在本课之前,曾在初识化学时做过的镁、铝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学习了相关化学方程式,在前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刚刚初步了解了金属的物理性质,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在科学探究方面,前一阶段的实验多集中在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的观察和体验,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记录实验现象的经验。不利因素:对于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部分学生有所遗忘,同时缺少对这些内容的理性分析;刚刚初步了解的金属物理性质,缺少直观感受和实际应用的体验;在科学探究方面,对利用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解决问题和表述能力仍然比较薄弱;另外在学过的反应中,对反应类型的分析只局限于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数(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未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进行过分析,对置换反应概念的得出仍有障碍,需要合理的点拔。教学目标1.经历用物理方法鉴别金属的过程,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对科学的情感;2.知道铁、铝、铜、镁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认识收集证据的重要性;3.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化学现象,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4.观察金属与酸、其他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体会金属活动性的重要应用;经历三次探究实验过程,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总结规律的科学方法,形成乐于和同伴交流、在周围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在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中感受科学探究中合作的快乐。重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置换反应概念的形成难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仪器药品磁铁、石棉网、镊子、酒精灯、火柴、砂纸;铁、镁、铜、铝、锌五种金属若干;稀盐酸、稀硫酸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氧化的铝箔、氧化的镁带等其他资源多媒体设备及课件、导学案三、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宗旨与意图复习旧知: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应用【慧眼识金1】利用物理性质鉴别镁、铝、铜、铁四种金属【提出任务】请在组内用学过的知识在最快的时间内区分出镁、铝、铜、铁四种金属,并在小组展示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利用颜色、磁铁吸引等方法鉴别四种金属在学案上填写活动体验小组交流后全班展示加深对金属物理性质的感性认识,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慧眼识金2】鉴别锌片和铝片【设问】利用物理性质你能区分出锌片和铝片吗?提出当堂的学习内容:【板书】金属的化学性质思考、分析、交流由问题的提出激发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金属和氧气反应复习金属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实验的基础上深度分析【提出任务】请在学案上写出铁、镁、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批改练习书写组内互批复习金属和氧气的反应,为后续反应类型的对比做好铺垫。观看铜和氧气反应的实验,分析金和氧气能否反应,利用俗语引发思考。【设问】请对比这些反应有哪些异同点?【提示】从反应类型和反应条件方面比较和分析【补充】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由此说明什么?【追问】所有金属都能和氧气反应吗?【提问】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我们通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在清洗铝制品时应注意些什么?思考分析这一类反应的异同点猜想、讨论、交流学生讨论并回答得出结论:铁、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