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贞观之治”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并以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等内容为线索展开的,唐太宗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一系列的治国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为唐朝进入鼎盛奠定基础;女皇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使唐朝经济进一步发展,在唐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情分析这节课本着“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提升”这一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史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掌握唐朝历史奠定基础。2.能力培养点思考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简单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情感体验点使学生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今天祖国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采用课前让学搜集有关资料,预习课文,课上观看课件,讲述故事,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2.难点:怎样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讲述有关他们的故事,再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的唐太宗、武则天,逐步掌握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教学方法讲述法、材料展示法、小组研讨法、问题探究法教具学具准备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播放《贞观之治》主题歌视频1,请看视频,赏音乐。提问:这是哪部影片的主题歌?(学生回答:<贞观长歌.>、<贞观之治>)。《贞观之治》这首歌唱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比较开明的政治家,他是谁?(生答:唐太宗李世民)他统治时期,唐朝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今天,让我们走进隋唐时代,共同分享唐初第一个盛世(课件2)第二课“贞观之治”(板书)【学生好奇心强,通过看视频、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提问,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新课教学1.唐朝建立(1)隋朝灭亡A.提问,大家回顾上节课学到的隋朝历史有两个明显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一是繁荣,二是一时即时间短。)B.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隋朝繁荣的原因是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那么隋朝短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展示隋炀帝像及材料2,(让学生看材料并回答)。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学生结合课本回答)。说明了隋炀帝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朝灭亡。C.那么,隋朝何时建立的?(生答:581年)灭亡于618年,共存在38年。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与前面学过的灭六国的哪个朝代相似?(生答:秦朝)隋与秦有何相似之处?(学生分组讨论,2分钟然后回答)归纳、(展示课件4).【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体会“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为学习唐太宗开明治国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2)唐朝建立A.继隋亡之后是哪个朝代?(学生回答:唐朝)建立者是谁?(生答:唐高祖李渊)都城在哪?(生答:长安,今陕西西安)。【了解唐朝建立的史实。】B.展示课件4,唐高祖李渊有四个儿子,相互争权夺利、骨肉相残,终于爆发了“玄武门之变”。请位学生说一说“玄武门之变”。(学生讲故事,了解唐太宗登上皇位的过程)【通过讲故事,了解唐太宗登上皇位的史实,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C.这位同学讲的很生动,大家讨论一下,应如何评价“玄武门之变”?(学生讨论2分钟,引导学生不能只看事情的表面,还要分析其结果,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应加以肯定,起阻碍作用应加以否定。学生回答)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否定“玄武门之变”,二是对事变后,唐太宗励精图治,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加以肯定,三是在否定了骨肉残杀的同时,肯定了其后的“贞观之治”。显然前面的两种观点比较片面。【培养学生透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