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2理清文章的结构,多角度探讨文章的主旨。3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品味文章中写景状物的部分,提高描写的能力。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课前预习:给加点字注音菜畦()桑葚()油蛉()蟋蟀()斑蝥()缠络()臃肿()珊瑚()攒成()收敛()脑髓()鉴赏()觅食()罕至()竹筛()秕谷()渊博()鼎沸()倜傥()书塾()宿儒()蝉蜕()拗()窦()锡箔()和蔼()厥()淋漓()叵()确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二、合作探究、拓展提高(一)板块一【基础巩固】快速默读课文,掌握“预习导学”部分的生字词语。(二)板块二【文体介绍】1、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题名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2、阅读这类叙事散文要着重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首先要把握文章记叙了什么事件,理清它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②其次要品味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内涵。(三)板块三【课文感知】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个部分内容,先写,后写。还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2、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划上记号。3、认真阅读中间段,思考:(1)品读第9自然段,说说它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2)“我”真的不知道家里人为什么将我送进书塾里去吗?连用三个“也许”,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3)本段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再读课文,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填空()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5、默读百草园部分,把这部分分为三层,写出各层的层意:⑴⑵⑶第二课时板块一【百草园中的乐景】一、朗读课文第二段,品味精彩的景物描写。1、本段写了多少种景物?哪些是动物?哪些是静物?动物:静物:2、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从哪些角度、运用了哪些修饰词语来写景的?3、“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有什么好处?你能仿写一个句子吗?(比如可以写青岛的美景)4、综合来看,本段景物描写的特点是:一是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二是动静交替、各具特色。三是虚实结合、趣味恒声。四是多角度观察、感受:眼观色,耳闻声,手触物,舌品味……板块二【百草园中的乐闻】1、快速阅读文章3——6段,概括内容,复述这个故事。2、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板块三【百草园中的乐事】1、朗读7、8段,概括内容。2、雪地捕鸟需要哪些条件?3、雪地捕鸟的具体动作是怎样的?你能学会吗?板块四【三味书屋】快速阅读三味书屋的部分,思考:1、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2、“我”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3、“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这个园虽然没有百草园那么大,但也是一个“乐园”。这里有哪些“乐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乐事?板块五【主旨和写法探究】1、文章通过回忆“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段生活经历,意在表现什么?2、这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散文,从作文的角度看,文章在内容的设置、详略的安排、中心的深化、景物的描写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命题人审核人审批人学生姓名班级评价批阅日期序号6一、病句修改1、小芳伤心极了,她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她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2、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3、黑黑的乌云和瓢泼的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4、这次考试的成绩中,反映出一个大问题。二、现代文阅读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经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天际,使我蓦然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做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