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课题课型编写人审核人时间班级姓名002受益一生的好习惯新授课一、学习目标1.知道在中学阶段必须养成哪些好习惯。2.能感受好习惯给我们的益处,增强培养好习惯的意识。一个人的好习惯就像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款,它的利息将使人终生受益;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怎么还也还不清,将使人终生受害,甚至逼人走向歧途!”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养成哪些好习惯呢,相信学过本课后,你就会明白。■探究体验:“受益一生的好习惯”●比一比: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询问一下,比一比看看谁的收入高!(自己可支配的零花钱)●说一说:这些钱被你怎么用了,用的合理吗?●想一想:如果再给你这些钱,你会怎么用?养成有计划的消费的习惯对我们中学生而言有何意义●议一议:案例分析:美国哈佛大学一些专家对300名小学生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的失业比率为1:5,犯罪比率为1:10,平均收入,前者要高于后者20℅左右。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写一写:你认为中学生应培养哪些劳动习惯,请你罗列出最重要的四项。●议一议:做家务事与学习冲突吗?你是怎样看待中学生做家务这事的?●说一说:(七嘴八舌话时间)找出几条警示我们要珍惜时间的名言或俗语。■感悟交流:“好习惯伴我成长”●想一想:除了有计划消费、勤于劳动、节约时间等习惯外,在生活中,我们还应养成其他一些好习惯。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探讨一下,中学生还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四、达标巩固(一)精挑细选·理解生活(每题1分,共4分)1.有计划地消费,是一个终生受益的好习惯,符合这观点的是()A.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B.江山易改,本性难移C.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D.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公民的光荣职责2.中国有一首古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下列诗句中与此诗意思相近的是()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B.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C.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维吾尔族有句谚语说:“自食其力,生活是甘甜的;卑躬屈膝,生活是酸苦的。”这句话告诉我们()A.唱响自信之歌,争做自信之人B.人生当须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干C.生活太苦,人活太累D.甘甜的人生应在成年后由自己创造4.“谁若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这句话要求我们()A.自己主宰自己别听老师和家长的唠叨B.提高综合素质,控制和主宰他人的生活C.克服依赖心理,逐步地提高自理能力D.自由自在生活,拒绝法律和道德的约束1234好习惯具体要求学习方面交往方面卫生方面(二)体验探究·关注生活(每题3分,6分)走进情境:马克思的女儿有一次问马克思:“世界上什么最光荣?”马克思毫不犹豫地回答:“劳动。”是的,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是人类幸福的源泉,因此劳动是最光荣的事情。结合文本知识,请你体验探究:1.对个人来说,你认为劳动有哪些好处?2.你有爱劳动的好习惯吗?请你列举一二。五、小结反思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