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人民政府先进事迹材料市xx区位于XX省东北部,华蓥山中断西侧,全区幅员面积1536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2万人,乡村劳动力46.2万人。全区耕地面积63.7万亩,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典型农业大区。近年来,xx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粮食生产各项决策部署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牢固树立“避灾争早、抗旱夺丰收”的思想,大力改善生产条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强化科技支撑,优化品质结构,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确保粮食安全,促进了全区粮食增产增收。20XX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0.96万亩,实现粮食总产50.06万吨,比上年增加0.72万吨,增1.46%。一、科学规划,制定全年目标根据粮食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市上提出的“千斤粮、万元钱”工程,区上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深入乡镇、田间联合调查研究,科学规划粮食生产,制定切实可行的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分别以xx区府办发〔20XX〕29号、xx区府发〔20XX〕158号等文件对全区粮油生产任务及高产创建工作进行了细化,逐级分解落实到农户、田块。制定了20XX年全年粮食播面计划120.8万亩,粮食总产49.72万吨以上,其中水稻50万亩、玉米12.6万亩、红苕8.3万亩、大豆11.2万亩、小麦15.1万亩、洋芋11.7万亩、其它11.9万亩。二、广泛宣传,落实惠农政策20XX年,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安排区农办牵头,编印、发放国家、省、市的各项惠农政策小册子,组织宣传车深入全区乡镇、村组、田间地角、农户进行广泛宣传。重点抓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综合补贴、退耕还林、农业政策性保险以及地方财政支农政策的落实,使农民知晓强农惠农政策,得到更多实惠。同时,加强农民负担监管,每年开展农民负担检查巡视活动,杜绝各种违规收费,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推动了粮食安全生产。三、强化指导,落实配套技术一是全面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全区良种覆盖率90%以上,特别是今年在河西20万亩现代农业第1页共6页园区水稻二级优质米达95%以上,大大改善稻米品质。二是推广适用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推广旱育秧37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74%,水稻强化栽培15.6万亩,占水稻面积的31.2%,杂糯间杂12.9万亩;玉米肥团育苗移栽达100%,玉米膜侧覆盖栽培3.1万亩,占24.8%。小麦小窝疏株密植达100%,小麦旱地双三零规范改制达旱地面积96.6%,小麦预留行利用达80.1%以上。三是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全区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3.9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88.6%,满足了各作物的正常生长。四是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发现病虫及时防治,全区病虫统防面积达100%。四、提高单产,狠抓高产创建今年全区落实高产创建示范片25片,面积26.3万亩。重点在悦来、大安等乡镇开展了水稻旱育秧、超高产强化栽培高产创建示范片10.6万亩,平均亩产622.1公斤,比全区平均亩增92.5公斤,增17.5%,最高亩产田块达到777.1公斤,创造水稻单产历史。在枣山、广罗、广门等乡镇开展了玉米抗旱节水高产示范片5万亩,平均亩产达604.4公斤,比全区平均亩增103.2公斤,增17.8%。套作大豆高产示范片2.5万亩的麦/玉/豆新三熟模式,大豆平均亩产达155.7公斤,比全区平均亩增22.6公斤,增17%,最高田块亩产达198.6公斤,为全区套作大豆最高。在枣山、广罗、穿石、化龙等乡镇开展了小麦优质良种,高产实用技术,旱地规范改制模式的示范片8.2万亩,创造了小麦单产超过300公斤的历史。同时,其余各乡镇也层层搞点示范,以大示范、大样板辐射带动了大面积生产,推动全区粮食生产全面平衡发展。五、强化保障,确保目标实现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书记、区长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专业技术干部具体抓。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深入农村、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针对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办法。在大春育苗时,由区委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农技站长参加的水稻、玉米高产创建育苗现场会,参观了枣山镇鞍山村、悦来镇花莲村玉米肥团育苗和水稻旱育秧。在水稻强化栽培、玉米膜侧移栽、田间管理也分别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