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显魅力》教学设计案例名称礼貌显魅力科目思想品德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提供者课时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初二思想品德课的主题是我与他人,而本框“礼貌显魅力”是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加之当代青少年文明礼貌的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此框对于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是大有帮助的,必将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框在全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目标: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2、能力目标: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学会以礼待人,与人交往时做到语言文明、态度和气、举止优雅,并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树立不讲礼貌为耻、讲礼貌为荣的交往态度,并乐于以礼待人。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心理特征分析: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心理现象异常活跃复杂、而且易变。2、认知特征分析:他们脑细胞分裂快、接受新知识能力惊人,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兴趣。但是观察事物不够仔细精确,归纳理解能力差。3、情感特征分析:初中生情绪性较强、理智相对较弱。幻想性强,不切实际。自控能力较差。4、意志品质分析:初中生意志品质相对较弱,有时又偏于固执。情绪成分较多。5、行为特征分析:初中生行为养成性较少,随意性较多;社会性较少,自然性较多;稳定性,精确性不够。男生尤甚。6、学习特征分析: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特征,他们社会感差,社会经验少,人生观和社会观正在形成阶段。要他们从书上学懂社会、而且是过去的社会,的确很难。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教学方式:注重活动,淡化说教。充分利用活动资源(包括课本资源、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网络资源等),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感悟。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平常的事,去领悟礼貌的深刻道理,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做文明礼貌的人。2、学习方式:以生为本,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空间。除课堂开展合作探究外,还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例如:搜集身边有礼、无礼现象,进行整理演示,分析危害,提出诊治措施。以促使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老师:搜集资料(图片、动画、视频等),制作CAI课件。学生:搜集关于“礼”的词语或故事。划分学习小组,做好课前预习作业:搜集身边的有礼无礼现象并制作成CAI课件、小品表演等。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的公民,你所知道关于“礼”的词语或故事有哪些?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礼貌的魅力吧。学生依据课前准备作业回答使学生在收集相关资料中,感受中国的“礼”文化,激发学习兴趣。礼貌的含义活动一:探究:P78《买书》,提问:①甲、乙两学生的行为有何不同?②甲、乙两人的不同行为分别给售货员什么感受?③甲、乙两人的行为分别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小结:是尊重人的具体表现;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的红绿灯,是处理人与人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际交往中的道德准则。通过看、听、思、评行为,与老师互动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的的道德准则,是尊重人的具体表现。强化学生对礼貌问题的认识与体验。礼貌的作用活动二:“身边有礼、无礼现象”大家谈第一步:说说身边有哪些无礼现象或事件?第二步:(采访:)剖析无礼行为会带来哪些伤害?(从对自己、对他人及对社会、国家危害等方面来探讨。)第三步:针对不讲文明、没有礼貌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合作实践探究:学习小组在课外实践中搜集、整理,制作CAI课件,课内派代表发言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是与非,关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不和谐音符,探讨不讲文明没有礼貌带来诸多伤害,认识以礼相待的必要性,提出建议指导实践。“谢谢”的魅力活动三:小品《微笑的魅力》表演后采访:请同学分别谈以下感受:①面对服务员的服务,客人为什么会感到惭愧?②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