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市场监管局上半年工作报告一、上半年工作情况(一)安全监管。顺应监管新形势,开创工作新局面。一是强化综合协调,着力提升监管的高效性。认真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牵头协调工作,根据《xx区部分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意见》,协调处理了1起监管职责有争议的举报投诉案件,督查了16起食品安全举报投诉案件;组织相关部门通过道德教育、自查自纠、道德评议、培育典型、宣传培训等形式开展食品行业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制定了《xx区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迎检中食品安全工作方案》,对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迎检中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责任分解;根据食品安全犯罪的司法解释,完善食品犯罪案件的司法移送机制,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制定《xx区食品领域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了奖励的标准、形式和保密规定,破解举报难奖励难的问题。二是夯实基础环节,着力提升监管的有序性。巩固省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果,通过督查、走访、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推进基层创建工作,年初成功创建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1条。深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实施以村、社区为单位的网格划分模式,全区划分为35个网格,每个片区落实食品药品安全专管员,确保片区执法“无盲点”;启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保健食品化妆品电子台帐建设,全区餐饮保化监管对象电子监管建档率100%,量化分级、监督信息公示完成率100%,186家重点单位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配备率100%,73家单位实施五常法、6t管理,10家餐饮单位开展透明厨房试点。三是加强热难点整治,着力提升监管的有力性。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组织开展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肉及肉制品、“节日保健康”、药品(中药材及中药饮片、麻黄碱复方制剂、原料药)、医疗器械(隐形眼镜与护理液、经营使用环节敷贴类产品)、小餐饮整规、“清螺禁鱼”、保健食品打“四非”等专项整治,共出动检查人员4524人次,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行为89起,处罚没款37.49万元,两次组织“清螺禁鱼”夜查,查获违法经营单位5家,织纹螺第1页共7页约7公斤。加强与公安、城管、工商等部门联系,协助公安鉴定假药10次共93批,移交违法销售织纹螺行为4起,为公安提供案件线索3起,全区无食品药品质量引起的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发生,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开通24小时食品药品举报投诉热线96311,上半年累计接听食品药品相关举报投诉及咨询共80起,举报投诉处理率及反馈率均为100%。及时处置“美素丽儿”奶粉造假、注水牛肉、人工合成假鱼翅等应急事件;与区农林局、xx区食安办联系,及时处理网友反映的阿育王寺死猪问题,获得好评;通过微博实时发布“新美心绿姿蛋糕中毒事件”处理进程,向社会公布了调查情况和政府采取的措施,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四是把握重点项目,着力提升监管的针对性。围绕群众关心的早餐问题,对位于学校、菜场周边、建成区主干道两侧的40家重点早餐店试点开展星级早餐店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学生餐饮安全放心工程”,目前全区各学校、幼托机构全部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a级学校食堂全面实施五常法管理,2家学校食堂建成透明厨房,15家学校食堂实现大宗食品统一配送,完成全区41家学校(幼托机构)食堂改造提升方案。通过加大飞行检查的力度、及时约谈企业负责人等措施助力辖区一家疫苗生产企业和一家普药小容量注射剂生产企业顺利通过新版gmp认证;通过召开药品经营企业新版gsp实施宣传动员,组织学习心得交流座谈会,在认证前对企业进行gsp的模拟检查等做好新旧gsp的顺利过渡。五是强化技术支撑,着力提升监管严谨性。加强食品药品检测能力建设,落实了287万元食品检测经费,截至6月中旬,完成定量法定监测1627批次,形成半年度食品安全分析评估报告;完成餐饮环节食品监督抽检436份,合格率85.95%;完成药品快检285批次,监督抽样105批次,评价性抽样20批次,完成西布曲明、西地那非等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快速检测模块开发。推进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移动执法终端构建方案已通过区政府信息部门项目论证。深化药械网上监管,开展网上药品零售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并对低等级企业进行集体约谈;在宁波君安药业科技有限公司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