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课时)【课标要求和教材分析】课标要求: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并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本单元教材共分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它们包括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观念、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及其有关的计算等内容。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初中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所以,本单元教材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学情分析】认知状况分析:学生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能力状况分析: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是它涵盖了全书双基内容的一多半,这些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微观想象的能力还不是很高。心理状况分析:学生对微观领域的探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3.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右的作用。4.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并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5.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6.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念”。7.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8.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9.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课题3离子(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想象以及动画演示、教师演示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分布的,知道电子层的概念,感受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2.通过阅读课本能够读懂原子结构示意图、说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般规律并能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辨别。3.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点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教学难点:对电子层的了解,即对电子运动的空间想象【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四步教学模式法--------温故检测、探究知新、交流展示、总结提升【使用教材的构想】课本中对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点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做了详细的说明,学生借助于课本的文字解说,通过思考、交流和教师的语言点拨、演示实验、动画展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复习题:1、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不同。2、100多种元素可分为、、三类。3、原子一般是由、、三种粒子构成。4、原子中占据的空间很小,绕它做高速运动。学生独立完成,组长阅卷,说出本组答卷情况(设计意图:既巩固复习前一节所学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又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复习旧知识的习惯)环节一学生自学教师引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对原子内部结构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有很多知识我们并不了解,比如说,质子、中子、电子能再分吗?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轨道吗?再比如说有一个原子,其内部有100个电子,它们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发生碰撞吗?事实上是不会的,这说明电子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