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地图基本要素》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地图基本要素》。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图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传递工具,在生产、生活中有着极广泛的用途。地图也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因此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地理素质。本课选自商务印书馆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教材第一章《地球》,是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本章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研究地球,《地图》是从另一角度研究地球,他们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地图》这章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地图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地图的应用,三者间相互联系,构成了初步的地图知识体系,而地图的基本要素则是最基础的知识,为学好地理奠定基础。第一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针对七年级学生在读图分析及观察、探究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基本观念以及课改中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并重的思想理念,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2、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画地图时,经历了“作图——讨论——发现错误——纠正——再作图”的过程,学会绘制地图的基本方法,同时巩固课本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验性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3、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地图”的具体要求: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和教材内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下面,为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法分析(说教法)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剧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体验性教学。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四、说教学过程1、教学思路:(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3)建构体系,分析归纳(4)实践活动,拓展创新2、教学程序: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课前准备】1、布置预习本节内容;2、让学生每人画一张学校操场平面图。通过预习让学生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初步的了解。锻炼学生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学生自己设计的学校或小区的平面图图片,并说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学习制作简易地图。用这样一个情境导入到地图基本要素的学习上,这样,通过轻松气氛中导入新课,既达到导入新课又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新课教学︼绘制校园平面图第一节地图基本要素一、绘制校园平面图:通过对比课本设计的导入,从而引入有关地图基本要素的知识二、方向1、根据学生的作图情况,抽几张学生画的有代表性的学校平面图,投影到大屏幕上,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两幅图,看看有什么发现?同是学校平面图,但学校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