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速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⑵学习本文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方法。⑶揣摩比较不同人物不同的描写方法。【过程与方法】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当时欧洲著名的大文豪身上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质和出色的谈话智慧,努力塑造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教学准备: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肖像、语言、行动特点的句子,思考这些名人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并用表格说明。【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一、联系生活,导入课文星期天,是忙碌了一周的人们休息的日子,这一天,人们或者读书睡觉,或者逛街游玩,或者走亲访友……你最想在家做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家中,感受一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二、进入情景,感知氛围1、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记叙了星期天福楼拜家的一场聚会。)2、这是一个怎样的聚会?(充满学术气氛的、气氛热烈的、充满艺术气息的、充满生活色彩的、有着浓郁的人文氛围的、充满了心灵内在的欢乐的、志同道合的……言之成理即可。)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1、在众多的人物中,作者着重刻画了哪几位?(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2、你能根据课文猜出插图中分别画的是谁吗?请说出你的依据。(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并依次给人物标上代号。)生:A应该是福楼拜,书上说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风帆”。而A的衣服就鼓了起来,如同风帆一样。生:C是都德。文中提到“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C是图中胡须和头发是最多最长的。师:对,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C是都德的?生: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插图中除了福楼拜他的手势最大。师:这些句子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生:活跃、好动。师:是啊,你看,一进来他就说个不停。(齐读第五段)师:他为什么只用几句话就能勾画出某人的轮廓?生:他善于思考和观察。师:而他眼中的巴黎是什么样的?生:“贪图享受、寻欢作乐”的。师:可见他对于当时社会是什么态度?生:痛恨。生:厌恶。师:我们用一个成语概括——愤世嫉俗。都德的代表作《小东西》也就表现了一位破产商人的悲惨生活。生:B可能是左拉。第八段中提到“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还有“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我觉得B比较吻合。生:不对,B应该是屠格涅夫。因为屠格涅夫“仰坐在沙发上”,而左拉是“歪在”沙发上。相比较而言,B向后靠的幅度要比D来得大。所以B应该是屠格涅夫。师:你观察得很仔细,除了坐姿以外,屠格涅夫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呢?生:还有“蓝色的大眼睛”“白皙的脸”“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子”。师:“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子”是怎样的?(因为屠格涅夫是背对大家的,所以在这里插入屠格涅夫的图像,让学生形象地感知他的外貌特征。)从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虽然屠格涅夫和福楼拜是好朋友,但他们的个性是不同?他们的个性各是什么样的?生:屠格涅夫是个内向平静的人。一件普通的事到了他的嘴里就带上了“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说明他非常善于思考也善于观察。师:很好,福楼拜呢?生:他是个热情外向、个性张扬的人。比如:朋友来了,“他总是亲自去开门”;又比如“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又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生:我反对。那是因为“佣人几乎每个星期天都要回家”。但结尾“他分别送到前厅……”,倒可以看出他对待朋友非常热情。生:但佣人不是每个星期天都要回家,文中用了“几乎”二字,和前面的“总”相结合,说明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屠格涅夫都会亲自为朋友开门的。因此我仍旧坚持自己的观点。(反驳的同学嘟囔着说:“我又没说他不热情,只是最后一句话更能看出来嘛!”)师:同学们看得都非常仔细。那福楼拜还有怎样的魅力能吸引这么多客人“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