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项目设计内容备注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背诵理解诗词,体会诗歌意境过程与方法学习欣赏诗歌作品态度与情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重点读准诗句,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难点诵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手段方法朗读、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或设计意图一、导入这五首诗都属于唐诗。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课文选的这五首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都是传诵不衰的名篇。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而且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二、学习《杂诗》1、作者简介:世称王右丞。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学生补充作者相关事迹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2、教师泛读此诗说说你从诗中听懂些什么?3、让学生自主学习,读顺古诗。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2.集体正音。重点提示:“应、绮”的读音。3.同桌相互检查读诗情况。4.小组比赛读诗。声音响亮,不乱喊乱叫;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4.读懂诗句,诵读古诗。课件出示注释。来日:自故乡动身那天。绮窗:镂花的窗。著花未:开花没有。君:朋友。自:从。教师点拨。这首诗通过设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故乡的怀念表达出来,令人有悠然不尽的情致。诗开头的两句,在设问中两次出现“故乡”的字面,看似重复,读起来反而觉得更加亲切。接着又问道:“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动身那天,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啊?问得这样真挚,这样雅致,作者的思乡之情由此可见。1、说说诗句的意思。2.同座互相说诗句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4.指名背诵这首诗。5、扩展阅读。1、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2、背诵王维的古诗。拓展学生课外阅读三、学习《夜雨寄北》1、作家作品简介:这首诗选自《李义山诗集》。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唐代诗人。25岁时中了进士,因受到党争的牵连,屡遭排斥,没有担任过重要官职,一生穷愁潦倒。他的诗多表现个人穷愁潦倒的生活、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对爱情的追求。但他开创了诗歌上新的风格、新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他对我国的古典诗学生齐读诗歌歌有所发展和丰富。这首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他的妻子王氏之作。也有人说是写给友人的。2、品味感悟诗歌(1)“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中是谁在问谁?是妻子在问丈夫。这样一问一答,足见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真挚。但这问答,并非一处,是彼此相隔一方;不仅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空间。“巴山夜雨涨秋池”,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亦且惨淡,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2)“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学生讨论,体会诗歌情感3、概括诗歌主题学生合作探究,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概括诗歌主题:《夜雨寄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合作探究四、课堂小结《杂诗》这首诗的白描手法于平淡无奇中简洁而形象地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夜雨寄北》(又称《夜雨寄内》),是爱情诗,表达诗人思念妻子的感情。诗人把秋雨夜景与思念家人的愁绪结合起来写,写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淡淡的四句小诗,产生了不凡的艺术感染力。教学课题:《诗五首》项目设计内容备注课时第二课时课型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背诵理解诗词,体会诗歌意境过程与方法学习欣赏诗歌作品态度与情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重点读准诗句,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难点诵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手段方法朗读、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或设计意图一、导入学生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