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教学设计(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能力目标:1、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思考探究。【教学重难点】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治国的意义和基本要求。【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2课时)【教学过程简介】:首先,学生预习、思考。任务:质疑,设问其次,课堂解答。任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必需把握以下几个问题得以解决:1、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2、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3、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是什么?4、重点: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5、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再次,总结评价。任务:对学生自己的表现/知识点的落实两方面进行评价总结。最后:小测。(附背面)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课堂小测单项选择: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民主评议制度B.民主集中制C.社会主义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构是()A.国家主席B.国务院C.全国人大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2005年10月1日,40部法规、规章开始实施,其中包括国家法规18部,地方级法规22部。内容涉及信贷、税收、消费、住房、汽车、就业以及商检等诸多方面。这些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颁布实施()A.说明国家的治理只能依靠法律B.体现了“有法可依”的基本要求C.体现了“有法必依”的基本要求D.意味着我国法律体系已经完善4.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5.()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A.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B.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C.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D.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6.一个人出生后,他的父母要到公安机关为他登记户口;工作获得收入后,达到缴税要求的,要向税务机关纳税;成家时,要去民政局领取结婚证;想开办企业时,要向工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这就要求()A.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到政府部门办事的公民可不必学法、用法B.人民政府要认真制定与公民生活相关的法律C.依法行政的国家,法律约束官,不约束民D.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公民也要学法、守法、用法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包括()①修改宪法②立法权③重大事项决定权④终审权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8.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与会代表纷纷就我国老百姓关注的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等焦点问题向大会提交议案,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一事实表明()①我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人民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对人民负责④人民代表的权利不受法律约束A.②④B.①②C.②③D.①②③④9.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A.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B.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宪法10.我们还未满18周岁,但是我们可以行使()A.选举权B.被选举权C.监督权D.依法服兵役11.我国宪法修正案必须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是因为()A.全国人大的代表由人民选举的B.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C.全国人大产生国家审判、检察机关D.全国人大产生国家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