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语文上册 4.13《空城计》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VIP免费

七年级语文上册 4.13《空城计》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1/3
七年级语文上册 4.13《空城计》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2页
2/3
七年级语文上册 4.13《空城计》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3页
3/3
《空城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2、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小说佳作,培养学生想象力。3、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评价人物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孔明的“三笑”和“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原因。难点: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客观评价。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也是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但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每当这首歌回响耳畔,我们的思绪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故事。让我们走进《三国演义》第95回——“空城计”。二、自学体验——走进文本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95回梗概。1、注意重点字词:懿氅纶笑容可掬遁蜂拥隐匿失色旁若无人无不骇然2、弄清文中人物:列出蜀、魏双方出场人物,弄清相互间的关系。三、合作探究——解读文本(一)揣摩文意,概括要点1、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学生讨论后归纳)开端:兵临西城;发展:临危施计;高潮:司马中计;结局:孔明释计。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显然是诸葛亮。文中描述诸葛亮时写到了他的几次笑?从文中找出描写诸葛亮“笑”的词句,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点拨: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一是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鞠,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如释重负,这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抚掌大笑”,并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懿虽狡诈,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3、通过这三次笑,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说说孔明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分析品味。)(1)他传令将“旌旗尽将隐匿”“大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2)当“众官尽皆失色”,他却“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3)他料到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冒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讨论后明确:诸葛亮: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俱。第二课时4、分小组讨论司马懿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要抓住小说具体语句分析品味。)(1)“亮生平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他以为孔明想暗算他,结果中了孔明的计谋。可见他疑心病重,老谋深算。(2)他自负不听司马昭的劝告,还骂儿子“汝辈岂知?”结果被孔明的“空城计”吓退。可见他多疑自负,狡诈多端。讨论后明确:司马懿:疑心病重、老谋深算、多疑自负、狡诈多端5、司马懿是个老谋深算的人,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的人。联系全文,说说诸葛亮巧施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学生讨论归纳,教师适时点拨)点拨:主要原因在于诸葛亮知己知彼,他对司马懿了如指掌,甚至对司马懿一见到空城计之后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都先想到了,顾此能险中取胜。司马懿虽是名将且与诸葛亮打过多次交道,了解诸葛亮的性格,但他对诸葛亮了解不够全面,加上他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导致他中计失败。假如换成司马昭,结果可想而知。(二)再读课文,鉴赏品析6、思考: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1)通过细节描写(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如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2)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如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域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深算和多疑自负。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无不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 4.13《空城计》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