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心中要有杆“秤”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公平意识,学会公平地对待别人。2、增强正义感,能乐于助人,做到见义智为。3、确立是非观念,做一个正直的人。[知识与能力]1、能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公平与不公平的表现,知道公平是相对的。2、懂得公平待人对他人和自己的重要意义。3、知道维护正义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结合实际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支维护正义。4、能够根据判别是非的标准,区分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5、懂得一个正直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教学重点:维护正义是每一位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教学难点:未成年人要学会见义智为。教学后记:本课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人们能否公平待人,是否具有正义感,能否明辨是非、做一个正直的人,不一定要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而是自己的内心感受,因而他人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做出客观评价的。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过程教学设计1:追求公平导入新课:走近公平----“是否公平大家谈”材料:2004年12月9日,出租车司机高海军因着急送一名临产的孕妇支医院而边闯红灯。后来,交警欲对其处罚。高海军认为他是为送临产孕妇,该减免处罚,娘奔死,儿奔生,时间关乎两条人命,救人比什么都要紧,生命之于红灯,人性之制度,这种情况下,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但交警还是对他做出了处罚。Q:交警的做法正确吗?这样的处罚对出租车司机高海军来说公平吗?(教师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学生讨论、发言,交流自己的看法)T:评价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认识,通过总结加以提升。出租车司机为救人而冯红灯,对他这种精神,相关部门该对他进行奖奖励;但冯畿灯毕竟违反了交通规则,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所以理应受到处罚。(设计意图:对于公平与否,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感受和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道德两难问题的设计,引起学生情感的冲突,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体会公平。)讲授新课活动一:众说纷纭话公平T: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理解公平的?公平就是┅┅(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有比较广的参与度,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放表达他们对公平的看法,然后教师介绍一些中国别人理解的公平,最后可概括出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公平的理解。)生:回答略。T:刚才同学们都表达了自己对公平的看法,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其他人对公平有哪些认识。出示材料:美国哈佛大学的哲学大师罗尔斯关于公平的三条原则:(1)每个人有获得最广泛的、与他人相同的自由;(权利平等)(2)人获得的均等待遇,其所获得的地位、利益应该对所有人开放;(机会平等)(3)如起始状况(收入和财富分配结果的平等)不同,处于不利地位者的利益应用“补偿利益”的办法来保证。(分配结果的平等)师生共同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其实质是一样的。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到的利益。活动二:追求社会公平材料一:《水浒传》中白胜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田中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煎,公子王孙把扇摇。”材料二:历朝农民起义的口号材料: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正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明朝末年李自成农民正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T:为什么历朝农民都会发动起义?S:回答略。T:这些口号可以说明什么?S:回答略。材料三: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班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强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必须把社会公平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一五”期间,社会和谐发展需要解决“四大矛盾”:①分配公平失衡,贫富差距加大;②教育不公,发展不均;③看病难,看病贵仍待解决;④劳动力供大于求,社会保障缺口多。T: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为维护公平做了哪些努力?S:回答略。课堂调查:可以让班里已经享受减免学杂费的外来务工子女和“两免一补”政策,帮困助学政策受益的学生来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