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七年级语文下册七年级语文《作文》指导教案新人教版要求:写写人叙事的记叙文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1)仔细观察人物,了解现实社会。世上不缺美,只缺发现美的眼睛。这话同样适用于“观察人物”的话题。就拿舞台上的赵本山来说吧,总体上说是一个诚实、憨厚、本分、有感情、不乏正义感、跟不上飞跃发展的形势的农民形象。这个性特征是观众有目共睹的,是观察得来的(生活中的赵本山另当别论)。观察人物应遵循从外到内、从语言到行动的原则。所谓“外”,就是外貌,它包括肖像、体态、服饰和表情等。宋丹丹形容赵本山的脸型像“鞋拔子”,而他自己说是“猪腰子”型,这种自贱式幽默往往引起人们捧腹喷饭;朱自清在《背影》中描绘了“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肥胖衰老的父亲形像;鲁迅在《祝福中》刻画了如木刻般毫无生机的祥林嫂的形像。鲁迅说过,如果用最俭省的笔墨传神地画出人物的形像来,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内心活动总会从眼神里流露出来。如果听到你所观察的对象说话,那么你对他的了解又会进一层,“言为心声”嘛,真正的“口是”、“心非”是难以做到的,会露马脚的。至于行动,更是“语言”的直接“现实”,俗话说,不看你说什么,而要看你做什么,表明的就是这个意思。(2)运用描写方法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①行动描写: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我们借助熟悉的课文中的例子,也可以参照一些小说作品中的选段来加深对行动描写作用的认识:《药》写刽子手康大叔,主要就是用行动描写来对他进行具有流氓反动性格刻画的。[例]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贪婪的一面)“老栓只是忙。要是他的儿子……”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流氓形象)②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写肖像,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表现人物的特征。《故乡》中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由这个外貌特征可以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写作指津:1.对于描写的对象必须注意观察,捕捉他的特征,才能将其写活。2.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一点不漏地泛泛描写,而应有选择,有所侧重地抓住特征进行。例文:我猜想,一个年近半百的牙医所长,在海外生活了几十年,肯定是花白头发,不是地中海(秃顶),也是个渤海(大额),西装革履,温文尔雅,慈祥和蔼丰腴发福,拄着文明杖,众人礼拜的老华侨。见面才知,他是个条子,头上倒戴一只长舌太阳帽,身着牛仔服,脚蹬旅游鞋的帅哥;脸上晒得黝黑,厚嘴唇,雪白的牙齿,地地道道的“亚非洲”;手里握着摄相机,东照照,西窥窥,活脱脱一个顽童。与我想象中的表哥大相径庭。(选自《表哥印象》)简评:这是一组人物肖像的对比描写,先写想像中的表哥的外貌,即“老华侨”的形像;后写眼前的表哥的外貌。特别是第二段的描写,突出了表哥显得年轻、好奇顽皮和爱旅游的个性特征写肖像,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怎样才能画好人物的眼睛呢?一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人物的经历、遭遇、处境和人物的内心变化。鲁迅的《祝福》十多次写祥林嫂的眼睛、眼光、眼神,表现了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和性格的变化。二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出人物的年龄、个性和不同的情绪。人物的年龄、性格、情绪不同,他们的眼神和目光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