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熟读课文,理解文意。②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③掌握方法,轻松背诵。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INTERNET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2学情分析《三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它既是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优美的文学篇章。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总分结合,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总写气势恢弘,分写特征鲜明。教学难点: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师:今天让我们开始一次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的旅程,首先配乐欣赏一组风景迷人的图片,这是?(生:三峡)1500年前有位游客就用笔墨记下自己所看到的三峡美景,好,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他再次走近三峡,去领略三峡的迷人风光。(板书:三峡郦道元)师: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所以,我们要欣赏“三峡”,就不仅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峡,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学习目标,目标明确,学习效率会更高。(生齐读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不仅要欣赏三峡的旖旎风光,我们还要品味三峡的语言魅力。活动2【讲授】一读课文巩固字词集体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师:同学们的读得非常好。让我们请一位同学站起来复习一下字词,(抽人读。生齐读。)师:字音关已过。读好文言文,还要准确把握好节奏。活动3【讲授】二读课文读准节奏师: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配乐朗诵一遍课文,如果你觉得哪个句子的节奏自己把握得不准就边听读边在书上作批注。生朗读。师:这位同学读的节奏分明,停顿准确。下面请其他同学来展示一下。(请同学分读课文重点指导以下语句的停顿。)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至于/夏水襄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师:我们要想了解三峡更多的知识,欣赏它更美的自然风光,就要再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这样有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活动4【讲授】三读课文译三峡要求借助注释或是工具书完成任务。师适当指导。下面我们要进行一个小测试,看谁翻译的准确。出示句子。生:翻译第一个句子师:很好!声音洪亮,而且调整语序翻译,很流畅。生:第二个句子师:适当表扬或指正生第三个句子。师:非常流畅。生:第四个句子师:同学们对重点语句的理解非常到位,翻译得很通顺。翻译了课文,我们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小部分。这也仅仅是揭开三峡面纱的一角,要想深入地感受三峡无穷的魅力,就需要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下来,让我们再读课文,来赏三峡。活动5【讲授】四读课文赏三峡下面我们来个男女生赛读,看谁能读出三峡的特征来。生读完。师:男生读的声音洪亮气势磅礴,像山一样雄壮。女生读的婉转悠扬,像水一样柔美。老师都沉醉其中了,仿佛看到了三峡的一幅幅山水画卷。大家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看看三峡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生:是一幅山势连绵高峻图。(板书:山连绵高峻图)师:课文第一自然段中那些句子写了山的连绵高峻?生: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生: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师:三峡两岸七百里,山连着山,一点缺口也没有。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反映了山的高大。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反映了山的高大。那位同学能读出山的高峻气势磅礴?抽人读,适当表扬。刚才我们欣赏了三峡的遮天蔽日、高耸入云的群山图,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三峡呈现给我们的第二幅画卷。文中第二自然段谁来读一下?这一自然段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水流湍急图。师:哪些句子写出了三峡夏天的水流湍急?生:“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期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不仅写出了夏天的水流得很急,而且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