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第二课时做友好往来的使者目标预设:1.知识目标: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和应对方法。2.能力目标:逐步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同时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的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教学重难点:重点: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难点:在接纳多元文化的同时,不能迷失自身的文化特点。教学准备: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预习导学:要求学生在课前作些准备,尽可能多地搜集感性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趋势,信息化时代,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成了地球村。通过上节课的世界文化之旅,我们已了解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知道了要奏好和谐的文化乐章,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文化差异。提问:怎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不应该是排斥,而应该是沟通,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所以我们要以开放的胸怀,来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开放的世界需要开放的胸怀,开放的胸怀在今天意味着什么?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一)开放的胸怀1、指导学生阅读《小雪的故事》,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进一步分析中美文化的差异,帮助学生理解因文化不同而产生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可进一步拓展到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的民族性格不同而产生了待人处事的不同方式。教师归纳:开放的胸怀意味着——我们要以客观、平等的态度来面对不同的文化,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开放的胸怀还意味着什么呢?2、感受异国文明:(出示教材61页欧洲汽车文明的材料),让学生感受外国的文明。学生回答后,联系我们5月1日新颁布的《交通安全法规》,教师介绍“以人为本”的三礼让原则,“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教师小结:开放的胸怀意味着我们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教师提问:学习哪些文化呢?“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毛泽东”。我们也不是什么都拿来,而要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的长处,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和展示本民族的文化。出示中国到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的图片,比如:在法国街头出现了中国的京剧脸谱、中国孩子玩的风车、中国的大熊猫。出示法国到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的图片,比如:法国在北京举行的音乐会、法国巡逻兵飞行表演。提问:中法文化年的举办,对中法两国来说有什么现实意义?教师归纳:可以更好的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展示了中国的民族文化,我们要更好地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文化,首先要保护好中国的民族文化,甚至还要保护好地方文化。讨论:本地有哪些地方特色的文化?4、保护和展示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我们该持什么态度呢?阅读“相关链接”的材料,出示思考题:在二战中,我国遭到了日本的侵略,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梁思成的亲人也在战争中牺牲了,他为什么还要提出要保护日本奈良,使它免于在炮火中毁于一旦?梁思成这样做值得吗?教师归纳:值得,因为任何民族的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开放的胸怀意味着我们应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应有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美军接受了梁思成保护历史名城奈良的建议,但美军如今却在古巴比伦文化所在地伊拉克,对其的文化进行肆意的破坏。(展示十九世纪的空中花园、永远辉煌的古巴比伦文化、战火中的伊拉克、美军攀登一座4000年前古巴比伦时期的神塔、悲惨的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