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人口计生工作总结20XX年,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的工作导向,围绕构建科学、幸福、和谐人口计生,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年出生9.67万人,人口出生率8.17‰,低于计划目标1.3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2.13‰,低于控制目标1.87个千分点;符合政策生育率93.26%,高于目标3.26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1187万。一、计生利益导向政策惠及更多家庭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父母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135元、110元提高到350元、280元,兑现三项奖励与扶助金总额3.82亿元,较上年增加0.69亿元,惠及160多万人。其中,奖励扶助金2.41亿元、25.06万人受益,分别增加0.40亿元、4.18万人;特别扶助金0.60亿元、1.55万人受益,分别增加0.40亿元、0.19万人;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0.81亿元、134.65万人受益。全面摸清“失独”家庭基本情况,并建立专门信息库,实现了动态化管理。计生特别扶助家庭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金按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浮10%,在xx区、xx县、xx县开展“失独”等计生特殊家庭特别关爱行动试点,推动统筹解决“失独”家庭问题取得积极进展。结合服务民生工作,开展幸福家庭促进行动,被确定为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单位。与国际微笑行动中国基金联合开展“生育关怀微笑行动”为93名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与贫困家庭唇腭裂患者成功实施免费手术;“生育关怀扶助孤残留守儿童”项目帮扶448户(新增138户);“幸福工程”帮扶计生贫困母亲300户(新增84户);“三结合”帮扶户22863户(新增5029户),为目标任务的125.7%,建帮扶基地343个,投入帮扶资金1018.45万元,被帮扶户人均增收20%以上;开展计生家庭综合保险试点,全市投保经费达1000多万元。民生公共政策与计生奖励优惠政策衔接加强,计生家庭优先优惠享受民生公共政策覆盖面和充分度提高。第1页共7页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与质量提升以知识干预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重点的出生缺陷一级干预进一步加强,优生促进工程深入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覆盖全市所有区(市)县,通过细致的宣传发动、改善检验设施设备、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推行优生促进“一条龙”服务和前移特殊人群服务关口、改进考核办法等综合措施,目标人群覆盖率和检查质量提高。xx区、xx县建成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电子化信息系统,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工作效率。全市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计划怀孕夫妇71167人,目标人群覆盖率111.94%,高于年度目标任务31.94个百分点,较上年提高36.44个百分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筛查出高危人群6308人,专家“一对一”优生咨询服务达100%。出生缺陷预防知识群众知晓率XX县区、农村分别达90%、80%以上。完成病残儿医学鉴定744例。三、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创示范经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深化,初步建立政策一体化、机制联动化、服务常态化、管理网格化、支撑信息化“五位一体”的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管理机制。全省推广我市“五化”建设促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经验,在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启动会上作经验交流,被确定为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城市。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部门职责落实,政策统筹与协调配合加强。通过成都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协作平台寄出办证资料1333份、“三查”服务报告单1017份、提交服务管理信息28176条,区域协作实效增强。市级投入1265.76万元,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国家项目落实,市重点项目受益面扩大,新市民健康倍增项目免费为6165人服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服务1757对夫妇,困难家庭帮扶项目帮扶1549户,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奖励和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惠及327人,免费技术服务27.3万人次,登记流动人口计生均等化服务率达93.18%。流动人口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入推进,流动人口计生信息平台交换信息22.8万条,乡以上scpip系统运用率100%、信息反馈率99.99%、通报第2页共7页信息接收率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