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研究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2.熟记一些勾股数;3.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究方法。过程与方法用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Rt判别条件的研究,树立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2.通过介绍有关历史资料,激发解决问题的愿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理解互逆命题,原命题、逆命题的有关概念及关系。教学难点:归纳、猜想出命题2的结论。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分组讨论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以前我们在判断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时,用的是角度关系,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用边长关系来说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呢。我们来看一下古埃及人如何做?(二)讲授新课活动1问题:据说古埃及人用下图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以3个结、4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这个问题意味着,如果围成的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4、5.有下面的关系“32+42=52”.那么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我们进而会想:是不是三角形的三边只要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就能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呢?活动2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5,12,13;7,24,25;8,15,17。(1)这三组数都满足a2+b2=c2吗?(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学生进一步以小组为单位.按给出的三组数作出三角形,从而更加坚信前面猜想出的结论。从而得出一个命题: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c满足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一般,一个命题出来以后,我们要用理论来证明一下,下面我们来看证明。我们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如下图)把画好的剪下,放在ABC上,它们重合吗?生我们所画的Rt,又因为c2=a2+b2,所以即。和三边对应相等,所以两个三角形全等,为直角三角形。即命题2是正确的。活动3当我们证明了命题2是正确的,那么命题就成为一个定理.由于命题1证明正确以后称为勾股定理,命题2又是命题l的逆命题,在此.我们就称定理2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称为互为逆定理。师:但是不是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一定成立吗?生不一定,如命题“对顶角相等”成立,它的逆命题“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不成立。师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生例如: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也相等。逆命题: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显示原命题成立,而逆命题不成立。活动4练习:1.如果三条线段长a,b,c满足a2=c2-b2。这三条线段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为什么?2.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1)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4)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本质特征,以及互为逆命题的关系及正确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三)课时小结问题: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教师课前准备卡片,卡片上写出三个数,让学生随意抽出,判断以这三个数为边的三角形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四)板书设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2.互逆命题、原命题、逆命题。第二课时和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证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方法。2.叙述逆定理,互逆定理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经历证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过程,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经历互为逆定理的讨论,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求学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探索勾股定理逆定理证明的过程,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2.树立与人合作、交流的团队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及互逆定理的概念。教学难点:互逆定理的概念。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上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