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第六课时)》《亲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敢说、想说到说好的愿望。扎扎实实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过程与方法: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悟生活,培养创新能力。3、开放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我手写我心,提高写作兴趣。4、指导学生如何选材。指导学生列提纲。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5、培养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品质。训练学生围绕中心思想来选材。情感与价值观:1、调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有感而发,由衷而发。教学重点、难点: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有感而发,由衷而发。2、开展“我与父母对话“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学会了解父母,珍惜亲情,并有关爱父母和亲人的意识,培养他们珍惜亲情的情感。教学方法:谈话法、激情导入法、归纳法学法指导:引导、合作、自主练习。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营造氛围。二、导入: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度过这节作文课,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五单元的课文,还记得作者和标题吗?对,有鲁迅的《风筝》、张之路的《羚羊木雕》、莫怀戚的《散步》、还有两位诗人的文章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叶母亲》,学习了知名作家写的有关亲情的文章后,今天我们就要写一篇有关亲情的作文。请看大屏幕作文要求:有一种爱,迟了就无法再来;有一种情,走了就无法追溯,它就是亲情!亲情是最朴素最美丽的情,它不像爱情那样浓郁热烈,也不像友情那样清新芬芳,却是那么的缠绵不绝、余韵悠长。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三、激发体验,浅谈感受:师: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的脑中最先想到哪位亲人?他的哪些事令你难忘或感动?自己想一想,然后告诉你的同桌。指名学生回答后师总结:大家刚才说得非常好,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感人的亲情细节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请看大屏幕:1、身边琐碎小事:亲情就是父亲扬起的手掌,颤动的双唇和恨铁不成钢的怒容;亲情就是母亲灼灼的泪水,柔情的呼唤,和温暖舒适的怀抱;亲情是呼啸冬夜母亲手中翻飞的针线;亲情是漫漫长夜姥姥口中瑰丽的传说;亲情是饭桌窗前大人孩子的朗朗谈笑;亲情是病榻前家人苦苦的相守;亲情是离别后辗转低回的牵挂;亲情是重逢时相对无语的瞬间;师:自己亲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叮咛,一声问候都是足以感动我们一生的至爱亲情,我们因亲情而幸福,生活因亲情而美好!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有很多感天动地的伟大亲情,请同学们讨论后告诉大家。2、社会知名大事: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老师也找了两则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图片展示,引起共鸣材料一、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你要记住妈妈永远爱你……(大屏幕放映,学生朗读)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一位伟大的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支撑在地,死死的护住自己才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当救援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身体被压的变形了。孩子活了,毫发无伤,而她却永远的离开了。当救援人员从她身子底下将孩子抱出时,在孩子的襁褓中发现了一部手机,上面有一段早就编辑好的短信,写着: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你要记住妈妈永远爱你……师:这是母亲对孩子的爱,是天下最伟大的亲情。材料二、田世国捐肾救母(大屏幕放映,学生朗读)在中国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山东汉子田世国榜上有名。2004年9月,为了挽救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38岁的田世国在瞒着母亲的情况下偷偷捐肾救母。他说,父母给了我生命,捐肾救母是做儿子的对母亲的回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母亲的病彻底治好,母爱大如天。师:这是儿子对母亲的爱,是感动普天下所有人的亲情。正是这些感天动地的亲情故事谱写了亲情的可贵,诠释了生命的美好,构成了社会的和谐。3、历史文学佳话:师:除了我们自己身边琐碎感人的小事外,在历史和文学中,也有很多动人的亲情故事,请看大屏幕:亲情是朱自清泪眼中父亲的背影;亲情是史铁生轮椅前母亲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