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朗读课文,做到语音准确、感情真挚二、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三、理解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重点: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领会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学习难点:一、理解排比等手法的运用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二、理解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导入:引入一:视频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片断。引入二:谈话引入:安塞腰鼓源远流长,风格独特,它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具有队形多变,刚劲豪放的特点。今天安塞腰鼓已走出黄土高原,它以其粗犷奔放的形象传遍全国。(在教师讲述过程中,可适当播放有关安塞腰鼓的幻灯片。)引入三:风光片:播放黄河风情:片依次出现奔腾咆哮的黄河、壶口瀑布、绵延横亘的黄土高原、陕北的窑洞、陕北的老乡,最后出现安塞腰鼓。教与学一、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将自己课前预习中的生字注音、生词解释在全班交流整理学生发言情况[课件显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瞳仁(tóng)飞溅(jiàn)恬静(tián)燥热(zào)闭塞(sè)震撼(hàn)磅礴(pángbó)渺远(miǎo)羁绊(jī)亢奋(kàng)烧灼(zhuó)辐射(fú)淋漓(línlí)(注:先显示黑色字体,再显示红色字)2.解释下列词语流苏:装在车马、帐幕等上的穗状物恬静:安静飞溅:液体受冲击后向四外射出磅礴:盛大、充满渺远:遥远元气;(人、组织或国家的)生命力震撼:震动、摇撼忘情: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狂舞:纵情的跳舞闪射:闪耀、放出(光芒)火烈:像火一样热烈亢奋:极度兴奋晦暗:昏暗,不明显羁绊: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碰撞:运动着的物体与别的物体突然接触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烧钓:烧、烫,使受伤奔突:横冲直撞;奔驰辐射: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翻飞;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淋漓:开容淋淋往下滴;形容畅快(注:先显示黑色字体,再显示红色字)二、初读课文,明晰结构1.听录音,小声跟读课文,感知大意2.抽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感情3.划分课文段落层次讨论:文章可分几个部分?交流并归纳:可分“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部分讨论:第二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请用简洁的话归纳四个层次的内容要点。交流并归纳:可分为四个层次。[课件显示]安表演前奔放的舞姿塞腰表演中轰隆的鼓声鼓心灵的搏击表演后心灵的净化(注:三部分按行显示,第二部分四个层次也按行逐行显示)三、探读课文,知晓内容1.全班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分组细品课文一个部分的内容2.小组内合作学习,讨论:课文是怎样写这一部分内容的?3.小组间交流发言4.整理学习小组发言要点[课件显示]鼓点(急促)壮阔舞(2)流苏(飞扬)豪放奔狂脚步(蹦跳)火烈放瞳仁(闪射)的(3)(4)舞联落日古战场挣脱姿想电闪雷鸣冲破(1)(5)大彻大悟撞开(6)(7)(注:(1)等为序号)[课件显示]撞击山崖(2)轰隆的鼓声(1)撞击人心(3)引起思索(4)心灵的撞击(1)生命的胳膊有力震撼存在腿疾速烧灼活跃全身(2)大起大落(3)威逼(4)强盛(5)形神(6)四、理读课文,揣摩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1.讨论: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讨论并归纳:比喻、排比、反复2.全班分为三个学习小组,分别找出比喻、排比、反复的有关例句,体会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组内合作、交流4.全班交流发言5.整理学生意见[课件显示]比喻:(一)以物喻人:①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红高梁。②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为断击起的石头。③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④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二)以物喻物:山崖变成牛皮面鼓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三)以人喻物:观众的也蓦然变成牛皮面鼓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表达作用:使文章生动形象,语言富有诗意,异彩纷呈,真切感人。[课件显示]排比(一)句内排比:一擂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二)句间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