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一元二次方程(1)〖教学目标〗◆1、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发生过程。◆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3、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辨别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包括一般形式。◆教学难点:例1第4题计算容易产生差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合作学习1、列出下列问题中关于未知数x的方程①正方形的面积为80,边长为x,则可列出方程。②某村的粮食年产量,在两年内从60万千克增长到72万千克,问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设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可列出方程。二、引入新课观察方程x2=80和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我们把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能使一元二次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根)练一练: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①2(3x+2)=x2②+x+3=0③④⑤2、判断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根。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为的形式,我们把形如(、、为常数,)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思考:为什么,、可以为零吗?三、范例讲解:例1:把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①②③④解:①移项,整理,得这个二次项系数为,一次项系数为,常数项为。②移项,整理,得这个二次项系数为,一次项系数为,常数项为。③移项,整理,得这个二次项系数为,一次项系数为,常数项为。④移项,整理,得这个二次项系数为,一次项系数为,常数项为。我们在写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时,通常按未知数的系数从高到低排列,先写二次项,再写一次项,最后是常数项。四、练习巩固:1、方程①②③④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为(填序号)。2、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解是,则3、判断下列各方程后面的两个数是不是它的解。①()②()③(3,1)()④()()五、小结:1、记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会判断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后,能说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3、能判断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作业:见作业本2.1一元二次方程(2)【教学目标】◆1.掌握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例3方程中含有无理系数,需将常数项2看成,才能分解因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教师指出: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2、你能利用因式分解解下列方程吗?请中等程度的学生上来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之后教师指出:像上面这种利用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板书课题)二.新课学习1、归纳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教师首先指出:当方程的一边为0,另一边容易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时,用因式分解法求解方程比较方便.然后归纳步骤:(板书)①若方程的右边不是零,则先移项,使方程的右边为零;②将方程的左边分解因式;③根据若M·N=0,则M=0或N=0,将解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2、讲解例2.(1)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教师在讲解中不仅要突出整体的思想:把x-2及3x-4和4x-3看成整体,还要突出化归的思想:通过因式分解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并且教师要认真板演,示范表述格式,强调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连结词要用“或”,而不能用且。(2)想一想:将第(1),(2),(3)题的解分别代人原方程的左、右两边,等式成立吗?(3)归纳用因式分解法解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类型:①先变形成一般形式,再因式分解:②移项后直接因式分解.在选择方法时通常可先考虑移项后能否直接分解因式,然后再考虑化简后能否分解因式。2、讲解例3.解方程在本例中出现无理系数,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将常数项2看成,另外对于方程中出现两个相等的根,教师要做好板书示范。3、补充例4若一个数的平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