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课题10.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比例中项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并运用比例的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变形,感知比例性质的多样性和运用比例性质及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简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比例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让学生懂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重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中项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并运用比例的性质.难点教学难点:比例的性质的多样性及其运用.教学过程备课札记一、复习:1.什么叫成比例线段?2.比例的性质有哪些?3.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区别和联系二、新授课1、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例1判断下列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①;②;③;④.例2已知:.(1)将其改写成比例式;(2)写出所有以为内项的比例式;(3)写出使作为第四比例项的比例式;(4)若,写出以作第四比例项的比例式.2、活动与探究1)、已知===2(b+d+f≠0)求:(1)(2)(3)(4)教师示范一个例子,其余请学生来巩固练习.2)、已知:a:b:c=4:3:2,且a+3b-3c=14求(1)a,b,c的值(2)求4a-3b+c的值.3)4)已知5)6)若x、y为线段的长,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三、应用举例、变式练习例3在相同时刻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如果一古塔在地面上影长为50,同时,高为的测竿的影长为,那么,古塔的高是多少米?例4如图(1)写出由以上等积式得到的八个比例式;(2)若DE=12,BC=15,GH=3.求AH的长.例5在△ABC与△A/B/C/中,,且△A/B/C/周长是50㎝.求△ABC的周长.分析:(1)△ABC的周长=AB+BC+AC,△A/B/C/周长=A/B/+B/C/+A/C/.(2)引导学生寻求△ABC的周长、△A/B/C/周长与已知的联系,找到解题工具-----等比性质.四、小结:1)比例的有关性质;2)比例性质的变形与运用.教学后记